中國潛艇遠航成常態 探訪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
《部署操演》武振平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興悅):“潛艇遠航”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是個神秘又有趣的話題。而潛艇兵在隨艇闖大洋時,卻經歷著生與死的考驗。無論是出海還是訓練,潛艇官兵都面臨著高密集、高危險、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遠航沒有鮮花和眼淚,也沒有告別和猶豫,需要承擔的只有責任和挑戰。
遼東半島最南端的大連某軍港,是中國北方天然的不凍良港,有著共和國潛艇部隊“搖籃”之稱的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就是在這裡誕生的。某潛艇支隊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半個多世紀以來,她經歷過挫折、也碩果纍纍。1998年分配到支隊工作的姜濤是一名潛艇艇長,他告訴記者,潛艇的特殊性決定了艇長和艇員之間沒有等級之分,要想在潛艇上不出差錯,每一個崗位都要齊心協力。
“與潛艇在水下,是一個三維的空間,與外界隔絕。指揮員不僅僅考慮水上、水面目標的情況,還要考慮水下;艇是密閉的,指揮員跟艇員的生活環境一樣。不分等級,同呼吸一口氣、吃一鍋飯。除了指揮,其他時候親如兄弟。幾十個崗位、幾個艙室共同協調,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如果哪一個環節、崗位做不好,不僅仗打不贏而且自身安全也受到威脅。”
正如姜濤艇長所言,潛艇出海,哪一個環節稍有疏漏,後果不堪設想。艇上兄弟們的性命都是拴在一起的。而每次執行任務,官兵們對外界、對家人都要保密。經常在離開港口幾天之後,家裏都不知道親人去了哪。
1993年入伍的孫永久是支隊某潛艇政委,在他看來,與其他部隊相比,做潛艇兵時間越長,親人、家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得越強。
“(家裏人知道你出海了每天)定點兒打電話,打不通知道出去了,但不知道出去幾天。每天打,突然打通了,知道你回來了。他們一直都在牽掛你。我老母親80多歲了,只要聽到新聞講哪打起來了,立刻讓我爸給我打電話。”
潛艇是海軍的“殺手锏”,“艇動三分險”、潛艇上“百人同操一桿槍”,每一個崗位上的官兵都肩扛著戰友的生命和巨大的責任。支隊參謀長姚建江告訴記者,對於艇員素質的培養,平時的功課不能有絲毫懈怠,訓練要貼近實戰。
“部隊這幾年隨著裝備的發展、更新,對兵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相比較以往要求更高,入伍三個月後有專業培訓,到部隊後訓練更具體、專業。作為潛艇部隊,無論是在岸港還是海上都實戰實練。對於兵的訓練實際模擬海上會出現哪些突發狀況。比如封倉、滅火、堵漏,都要實際去動。要想在執行任務中不出現突發狀況,功課要在岸上做足做充分。人員、機械和物資器材都要做到非常充分,才能保證在海上和任務中不出現突發事件。”
如今,該支隊60%以上的官兵擁有遠航大洋的經歷。參加過多次遠航的孫新輝是潛艇電工技師,努力學習新的裝備知識是他目前要面臨的新挑戰。
“97年服役到去年11月才接裝新的裝備。我感觸最深的是老裝備機械化程度高,需要人為操作;新裝備自動化程度高。對於我個人挑戰來説,現在感覺簡單的賣力氣、動動腿已經遠遠不夠了。我是搞電工的,對於電器的電路、自動化理論知識比較欠缺,在這方面我一直在向設備廠家學習,向年輕的領導問。努力使自己把內部結構構造儘快掌握了解。”
在大洋疆場,支隊官兵肩挑重擔一路航行,曾先後完成首次執行常規動力潛艇長時間晝夜長航、新型潛艇首航太平洋等數十項載入共和國潛艇史記錄的重大任務。一代又一代的潛艇人在這裡“靜靜潛伏”,守護著祖國的萬里海疆。正是他們用青春和汗水,鑄就著堅不可摧的水下長城。
風雪正值練兵時
碼頭潛艇滿旗
潛艇編隊航行 武振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