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9艦艇地中海軍演 兩國關係上演“三部曲”

環球時報2015-05-12 08:51:15

中俄9艦艇地中海軍演 兩國關係上演“三部曲”

5月11日,在俄羅斯新羅西斯克舉行的中俄“海上聯合—2015(Ⅰ)”軍事演習開始儀式上,中國海軍導彈護衛艦臨沂艦整裝待發。新華社記者張選傑攝

  中俄海軍的地中海聯合演習昨天開啟,它被多方冠以“中國海軍距離本土最遠的一次演習”“中俄第一次在地中海聯合軍演”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被北非、西亞、歐洲環抱的地中海與中國距離超過萬里,但實際上並不遙遠,2011年利比亞戰爭曾迫使中國派艦撤僑數萬人。

  此次軍演之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8日訪俄雙方簽署幾十項合作協議,9日習近平出席莫斯科勝利日閱兵式,三部曲使中俄關係再度迅速升溫,對已經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中俄,用什麼新詞彙描述這種親密讓世界許多媒體感到“為難”。

  中俄此番演習主要是針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西方則習慣性地聯想到因烏克蘭危機歐美對俄的孤立與制裁、美日最近高調修改新防衛指針暗指中國,認為中俄在“展示力量”。11日,俄羅斯再度傳出兩則消息:一支俄軍分隊將參加9月北京紀念二戰勝利70週年的閱兵式,中俄今年將在日本海舉行聯合演習。(郭媛丹 駐德國、美國特約記者 青木 蕭達 汪析 柳直)

中俄9艦艇地中海軍演 兩國關係上演“三部曲”

5月11日,在俄羅斯新羅西斯克舉行的中俄“海上聯合—2015(Ⅰ)”軍事演習開始儀式上,中俄雙方參演官兵整齊列隊。新華社記者張選傑攝

  聯合軍演讓中俄“擁抱得更緊” 不針對第三方

  “俄羅斯與中國擁抱得更緊了。”對中俄地中海聯合軍演開啟,英國《每日電訊報》11日迅速做出這樣的解讀。當地時間上午10時,軍演啟動儀式在新羅西斯克舉行,俄海軍副司令費多堅科夫、中國海軍副司令杜景臣以及演習聯合司令部人員代表和兩軍艦隊代表參加。“伊朗新聞臺”同日援引俄副防長安東諾夫的話説,俄中2015年計劃在日本海和地中海舉行兩次演習,日本海的演習將包括反恐、反海盜行動以及聯合海上維和。

  中俄兩國9艘艦艇參加地中海演習,演習將持續到21日。從課目上看,主要是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反海盜和確保航運安全等。台灣“中央社”11日報道説,大陸參演兵力由3艘水面艦艇、2架艦載直升機以及特戰隊分隊等組成;俄方則有來自黑海艦隊的6艘艦船。中共海軍這次派出的3艘艦艇,是在亞丁灣和索馬裡海域執行第19批護航任務的導彈護衛艦臨沂艦和濰坊艦,以及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3艦都具高知名度。俄海軍方面派出莫斯科號巡洋艦、順利號護衛艦、西蒙風號導彈氣墊艇等參演。報道援引專家的分析稱,雙方這次演習都派出主力艦艇,有利於兩國海軍熟悉彼此主戰裝備和訓練方法,並有助於提升作戰默契。台灣《聯合報》提到,解放軍船艦並未停泊在克裏米亞的黑海艦隊母港塞瓦斯托波爾,而是停在俄本土的新羅西斯克港。

中俄9艦艇地中海軍演 兩國關係上演“三部曲”

這是5月11日在俄羅斯新羅西斯克拍攝的中俄“海上聯合—2015(Ⅰ)”軍事演習開始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張選傑攝

  “這是中國海軍艦船編隊成建制到國外進行聯合演習的最遠的一次。”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他表示,成建制赴海外進行演練,並且長達十天,對於中國海軍的能力考驗首先是後勤保障,還有作戰保障,包括遠海航行導航能力、通信能力、指揮能力等等。

  一位多次參加過中外聯合演習的軍方人士同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無論是裝備還是訓練,包括人員軍事素質,感覺雙方差距正在縮小。”在這位人士看來,在他所經歷的聯合演習中,幾次實際使用武器,中國海軍的精度或表現出的水準、成績都超過外軍。該人士表示,通過聯合演習也發現了外軍軍事素養比中國更專業的一些方面,比如外軍隨艦指導的上級領導或者機關人員比較少,一些就是艦艇長自己率艦執行任務。

  “此次聯合演習不針對第三方,與地區政治局勢沒有任何關係。”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儘管如此強調,但西方看上去不這麼認為。德國《明鏡》週刊11日稱,這是中俄第一次在地中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在歐洲附近展示力量”。《每日電訊報》援引俄羅斯副防長安東諾夫的話説,俄中軍事合作表明對“挑戰和威脅”的共同理解,以及“重建當前世界秩序的需要”。該報稱,這與普京在勝利日閱兵式的講話相呼應,普京當時説,全球發展正在遭受“建立一個單極世界的企圖”的破壞。德國“世界社會主義者”網站稱,中俄地中海軍演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表明因美國主導針對中國的“重返亞太”以及北約在烏克蘭危機上針對俄羅斯而衍生的大國矛盾是何等尖銳。報道稱,美國主導的用以扼殺俄羅斯經濟的金融制裁、尋求推翻普京,或者通過“重返亞太”孤立中國,帶來了全面戰爭的危險。(郭媛丹 駐德國、美國特約記者 青木 蕭達 汪析柳直)

[編輯:張斯路]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