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稱20年間社保基金滾存結余六千億 領到者常年僅3%

檢察日報2015-05-18 14:35:46

統計稱20年間社保基金滾存結余六千億 領到者常年僅3%

張浩/漫畫

  全國政協委員孫潔調研發現,從1994年到2013年的20年間,城鎮居民的工傷失業生育等社保基金滾存結余已累計6000余億元,然而能夠領到保險金的人數佔比常年徘徊在1%到3%

  失業、生育、工傷等社會保險基金被廣大老百姓稱作“保命錢”。然而,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社會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經過統計發現,我國社會保險的參保、繳費和受益情況存在嚴格脫節現象,遠未實現社會保險制度“應保盡保”的目標。

  孫潔根據年鑒和公報上的公開數據進行統計:從1994年到2013年間,城鎮職工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4342.12億元,保險金領取人數的比例一直在1%的低水準上徘徊;生育保險基金滾存結余578.63億元,保險金領取人數的比例始終維持在1%到3%之間;工傷保險基金滾存結余1088.88億元,保險金領取人數的比例不足1%。與之相比,農民工的社會保險的使用情況更為堪憂,歷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僅有參保記錄,沒有領取記錄。

  工傷保險,企業寧願花錢私了,也不願因通報工傷影響企業“信譽值”

  今年春節前,農民工金昊(化名)在北京某建築工地作業時被高空墜物砸成高位截癱,屬一級傷殘。儘管企業給工人上了工傷保險,但是考慮到報工傷後會影響企業信譽,便與金昊協調,最終拿出250萬元了事,並沒有使用工傷保險基金。

  講起相關案例,全國律協公益法律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執行主任時福茂倒出了一肚子的苦水:“我們接觸的工傷案例中,幾乎沒有企業報工傷的,也從沒有農民工領取過工傷保險基金。”

  5月14日上午,時福茂剛剛受理一起工傷索賠案件。這是2008年發生的一起工傷事故,農民工吳桐(化名)為四級傷殘。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四級傷殘不能一次性領取賠償金,然而企業當時支付11.9萬元便了斷此事。時隔7年,受物價等各方面因素影響,當年的11.9萬元已經所剩無幾,吳桐的生活已經難以為繼,這才想到要通過法律途徑申請工傷保險金。

  時福茂説,如果當年領取工傷保險基金,吳桐每月至少可以領到2000元,而且可以一直領到去世為止。一次性支付,看上去拿到了一大筆錢,但是到頭來吃虧的還是受工傷的人。

  北京新城基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韓克非,是連任18年的北京市人大代表,她向記者介紹了建築市場的相關規則,道出了工傷保險基金領取率低的主要原因。

  “對於工傷事故,每個地區都有指標,一個企業出了工傷事故,信譽肯定會受影響。企業能否升級、安全生産許可證能否獲批、中標概率等都跟企業信譽有關。所以一般情況下,企業寧願花錢了事,也不願意通報工傷,降低企業信譽值。”韓克非説,正規的工程發包,總包單位的中標價格是包含工傷保險的,但是分包的小隊伍是不是上保險就不好説了。這也是導致工傷保險金領取率低的因素之一。

  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降低工傷保險繳費率。長期關注農民工權益的公益組織北京行在人間文化發展中心負責人李大君表示,降低保險繳費率為企業減了負,卻忽視了工傷認定範圍過窄的問題。“比如對過勞死、過勞殘、第三人侵權致傷以及超過48小時經搶救無效死亡,都沒有明確的法律保護。”李大君説,這導致大量工傷工人無法獲得工傷保險基金的賠償,尤其在建築業等沒有固定用工的行業,由於包工制度導致的勞動關係不明晰,大量建築施工企業拒不繳納工傷保險,工傷工人無法獲得賠償。

  失業保險,領取條件過於苛刻,統計數據脫離實際

  5月初,某都市報記者長纓(化名)向單位提出辭職,希望回家做全職媽媽。依據法律規定,主動請辭不屬於失業。因此,長纓不僅沒有領到失業保險,連失業證明也沒有拿到。

  孫潔説,在現行的失業保險體系中,一個真正失業的人要同時滿足“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和“已經進行失業登記”這三個條件,才能夠領取失業保險基金。

  “這就不太現實了,第一個條件就卡掉了不少農民工。”孫潔説,農民工流動性較大,尤其是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很難繳納一年的保險費;第二個條件又會卡掉許多白領,因為白領基本都是跳槽離職。

  孫潔注意到,多年來的統計指標幾乎是清一色地單純反映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增長指標,忽視了增長中的績效問題。特別是失業保險的繳費與受益脫節嚴重。最明顯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這一年有許多企業職工下崗,但是領取失業保險基金的人數卻由286萬人減少到261萬人。

  在擔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時,孫潔就呼籲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基金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建議實施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定期公示制度,最大限度地讓社會公眾參加到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管。

  生育保險部門規章試行21年,形同虛設

  通過對歷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的統計分析,孫潔發現,很多地方參加生育保險的職工人數只佔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的20%左右,且生育保險參保的人員絕大部分為國有、集體企業職工。流動就業職工和私營企業職工,特別是女性農民工的生育保險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孫潔分析認為,國家對生育保險立法的缺位,是導致生育保險制度滯後的深層原因。目前我國有關生育保險的法規有兩個,即1994年出臺的《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和2006年發佈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生育保險覆蓋範圍的復函》。其中,《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已經試行了21年。

  由於試行期過長,各地方在適用生育保險的法規時,都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生育保險的規定或辦法,導致《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被虛化。在各地的生育保險的規定或辦法中,存在著少數大中城市將包括農民工在內的流動婦女這一特殊群體排除在生育保險制度之外的現象。

  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已經從全國立法的層面將流動婦女納入生育保險覆蓋的範圍。但是,由於女性農民工自身素質較低,對生育保險的認識不夠,加之缺乏制度宣傳,大部分女性農民工不了解生育保險等原因,女性農民工的生育保險參保率和領取率始終處於低位。

  社保基金安全堪憂,審計部門應年年審

  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不同,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都是現收現支、以支定收、無需基金積累的短期險種。但是,由於保險基金的領取率低,如今已經形成鉅額基金結余。我國目前對保險基金的統籌,多集中在地市級和縣級政府,基金管理風險不可小視。

  2006年,上海市寶山區原區委副書記、區長秦裕因挪用社保基金被查處,隨後牽出上海市社保局違規使用社保資金32億元的窩案。2014年6月,國家審計署公佈的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審計報告稱,由於管理不當,社會保障基金會基金和存款管理方面減少收入、損失、虧損達到175億余元。

  如何把沉睡的社保基金用起來、保值增值,又能夠確保基金安全、不被挪用?

  2015年4月1日,國務院作出決定:適當擴大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範圍,部署盤活和統籌使用存量財政資金。這是社保基金首次被明確允許購買地方政府債券。

  適當擴大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範圍,讓百姓的“保命錢”保值增值,是可行的。然而,投資具有潛在的風險,誰都無法保證收益率能一直跑贏通脹率。而且,就社保基金投資而言,虧了,沒人擔責;賺了,賺的錢最終如何處理,並不明朗。在這樣的情況下,難保不會有人打起歪念頭,中飽私囊。

  社保基金是參保人的“保命錢”,確保其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孫潔説,在保證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拓寬基金投資渠道,實現保值增值。與此同時,需要完善社保基金監管機制,將社保基金的運營納入社會公眾和監督機構的雙重監督之下,防範社保基金在運營中可能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孫潔建議,各地審計部門應該對社保基金年年審,並向社會公開審計結果,接受社會監督。謝文英

[編輯:靳松]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