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老照片融入現代場景 展現法國今昔對比
1940年,德國軍隊佔領巴黎,軍隊從埃菲爾鐵塔下面經過。現在,埃菲爾鐵塔吸引了無數遊客,幾乎已經成為巴黎的代名詞。(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4日報道,巴黎最具標誌性的地標建築看上去與二戰時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唯一的區別就是今天來這些地方的是成千上萬的遊客,而二戰期間則是士兵。法國藝術家朱利安·卡內茲(Julien Knez)將20世紀40年代的巴黎老照片與今天的照片融合,對比巴黎70多年來發生的變化。
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前面,今天的遊客從那些哥特式建築中進進出出。而在納粹佔領期間,納粹槍手曾在這裡站崗。而在巴黎解放後,盟軍坦克和士兵也都曾在此遊行慶祝。
在另一幅作品中,卡內茲將老照片置於現代場景之上。老照片是1940年拍攝的,當時德國軍隊佔領巴黎後從埃菲爾鐵塔下面經過。而現在,埃菲爾鐵塔幾乎已經成為巴黎的代名詞,吸引了無數遊客。
巴黎于1944年8月份被解放,當時德軍士兵高舉手臂,走過今天的威斯汀巴黎酒店,在卡斯蒂格裏奧訥路(rue de Castiglione)投降。巴黎被解放後,戴高樂總統(Charles De Gaulle)曾帶領第二裝甲師在香榭麗舍大街上游行,背景則是凱旋門。現在,這裡是環法自行車賽的終點站,許多旅遊大巴也經常通過這裡。
其他照片還顯示,恐懼不安的巴黎人藏身在共和廣場(Place de la Republique)的汽車後面和協和廣場噴泉後面,而士兵們則在武裝警衛監視下列隊通過盧浮宮,今天這裡每天有無數遊客參觀。(楊柳)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前面的廣場上,納粹槍手曾在這裡站崗。(網頁截圖)
一名年輕女子與一名士兵站在正通過巴黎聖母院廣場的坦克上。(網頁截圖)
遊客正在巴黎聖母院中進進出出,老照片則顯示坦克遊行,慶祝巴黎解放。(網頁截圖)
巴黎被解放後,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隨著遊行隊伍穿過香榭麗舍大街,背後就是凱旋門。(網頁截圖)
戴高樂帶領第二裝甲師經過香榭麗舍大街,這裡現在有很多旅遊大巴頻繁駛過。(網頁截圖)
人們在協和廣場上慶祝巴黎解放。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曾在這裡被處死。(網頁截圖)
巴黎的聖米歇爾大道,20世紀40年代曾被人們掀起來,現在則有成千上萬遊客參觀購物。(網頁截圖)
德軍士兵高舉手臂,走過今天的威斯汀巴黎酒店,在卡斯蒂格裏奧訥路(rue de Castiglione)投降。(網頁截圖)
戴高樂總統通過市政廳的窗戶向外揮手。自從1357年以來,這裡就被當作巴黎市政委員會的辦公場所。(網頁截圖)
巴黎人佔領共和廣場。(網頁截圖)
在卡內茲的作品中,居民在香榭麗舍大街慶祝狂歡,大圖是今天的場景。(網頁截圖)
士兵們在武裝警衛監視下列隊通過盧浮宮,這裡現在每天有數以萬計的遊客參觀。(網頁截圖)
巴黎民眾躲在協和廣場的汽車後面,這裡曾是法國大革命中的著名斷頭臺。(網頁截圖)
在盧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的花園附近,一對情侶正在鐵絲網前親密擁抱。(網頁截圖)
士兵的偽裝被行人取代,他們正涌入被保存完好的巴黎卡尼爾歌劇院。(網頁截圖)
一名攝影師抓拍到裏沃利街的槍戰,那裏現在擁有很多巴黎最時尚的購物店。(網頁截圖)
奪回被德軍佔領的市政廳後,士兵開始慶祝。(網頁截圖)
人們藏在協和廣場噴泉後面躲避槍戰,這個噴泉是德國設計師雅克·伊格納茨·希托夫設計的。(網頁截圖)
一名士兵正在歷史悠久的協和廣場上吸煙,這裡曾被更改過數次名字。(網頁截圖)
行人正走在聖米歇爾路上用手機發短信。而在20世紀40年代,一輛汽車正在街頭燃燒。(網頁截圖)
孩子們正在莫扎特大道上的軍車中,現在這裡已經成為安靜的停車場。(網頁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