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旱災對朝鮮有何影響:超四分之一稻田接近乾枯

新華網2015-06-19 10:19:38

百年一遇旱災對朝鮮有何影響:超四分之一稻田接近乾枯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朝鮮媒體日前報道,今年以來,朝鮮正經歷百年一遇的旱災,給農業生産帶來嚴重損失。

  目前朝鮮旱災達到什麼程度?對朝鮮造成什麼影響?新華社駐平壤記者陸睿帶您實地探訪。

  【旱!旱!旱!】

  朝鮮去年也遭受了罕見大旱,然而今年旱情不僅時間長,而且情況更為嚴重。

  據朝中社報道,截至6月8日,朝鮮全國共完成441560多公頃的水稻種植,但其中至少136200公頃的秧苗接近乾枯,超過稻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産糧食的黃海北道、黃海南道、平安南道和鹹鏡南道旱情尤其嚴重。

百年一遇旱災對朝鮮有何影響:超四分之一稻田接近乾枯

  特別是在黃海南道,近80%的水稻秧苗都已乾枯,而黃海北道水稻秧苗的乾枯面積也接近58%。

  韓國氣象部門人員表示,今年整個朝鮮境內的降雨量低於往年平均降雨量,尤其在傳統大米産區。根據朝鮮氣象水文部門消息,雖然近期朝鮮部分地區有降水,但黃海北道和黃海南道幾乎沒有下雨的可能。

  由於蓄水池的最高水位不斷降低,朝鮮的江河也日漸缺水。除水稻外,玉米等其他穀物也受到旱情影響。有關地區正在採取諸如種植其他作物等對策,試圖扭轉乾旱天氣帶來的缺糧影響。

  另據韓國媒體報道,肆虐的乾旱也嚴重影響了朝韓分界線附近的韓國京畿道地區的農業種植。由於土地皸裂,秧苗根本插不進去。

  【全民下鄉總動員】

  6月5日,記者跟隨中國駐朝鮮大使李進軍及多位館員來到平壤市郊的朝中友好宅庵合作農場,與農場員工同播水稻。

  陸睿告訴新華國際客戶端,“下鄉”路上隨處可見朝鮮民眾不分男女老少,都在田間彎腰插秧,載有大喇叭的拖拉機和攪拌機轟隆作響,鼓舞著人們的士氣。金日成廣場上更是滿滿的人,大家都帶著農具準備下地方支農。

百年一遇旱災對朝鮮有何影響:超四分之一稻田接近乾枯

  李進軍大使(左二)在聽朝中友好宅庵合作農場管理委員會委員長鄭明哲介紹情況

  每年春耕時節,朝鮮全國上下各單位,如學校、政府機關、工廠等,都會抽出一部門不參與核心生産的人前往農村開展支農活動,通常持續一個月左右,就連各個大、中學校的學生也都被動員起來積極參與到支農中,真可稱得上是“全民總動員”了。

  朝鮮民眾告訴記者,由於今年旱情嚴重,朝鮮加大了支農力度,主要從各單位抽派負責後勤保障等非核心部門的人員去農田幫助勞作,但插秧時間也較往年有所推遲。

  今年金日成綜合大學的學生從5月24日開始下鄉參與農忙。在支農期內,學生們必須住在農戶家中,預計于本月底才能回到平壤。中學生則不用去那麼遠,一般到平壤郊區幹農活,但也需要住在當地,直到農忙結束才能回家。

  朝鮮民眾説,看到莊稼地裏秧苗枯萎感到十分痛心,如果還是不下雨,今年農業生産的損失會比去年更大,“到時候不得已只能加大從國外進口糧食”。

  朝中友好宅庵合作農場管理委員會委員長鄭明哲告訴記者,由於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今年新年講話中提到要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農場積極貫徹這一指示,發展節水灌溉。

  “例如以前插秧時都是在水田裏直接插上秧苗,現在改進了技術,採用帶有土塊的秧苗直接插進地裏然後再進行灌溉,大大節約了用水量,”鄭明哲説。

  他表示,雖然乾旱給朝鮮農業生産帶來一些影響,但基本沒有對農場的水稻種植帶來過多困難。他對於農場今年的糧食産量還是很有信心。

  【大旱會減多少糧?】

  2014年,朝方疑因國際機構援助大幅減少,拒絕了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糧農組織赴朝實地調查朝糧情,而由朝方自行調查並向上述國際機構通報了本國糧情。

百年一遇旱災對朝鮮有何影響:超四分之一稻田接近乾枯

  朝鮮糧政收購省副相金智石12日表示,儘管今年遭遇嚴重旱災,朝糧食産量依然有所增長,今年朝鮮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42.91萬公頃,預計産量571.3萬噸,比上年增産4.87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52.5萬公頃,預計産量262.6萬噸;玉米種植面積53.2萬公頃,預計産量234.9萬噸;大麥 、小麥5.35萬公頃,預計産量7.7萬噸;土豆15萬公頃,預計産量44.7萬噸;大豆14.3萬公頃,預計産量16萬噸;其他糧食2.56萬公頃,預計産量5.4萬噸,2014至2015年糧食缺口89.2萬噸。

  陸睿告訴新華國際客戶端,雖然朝鮮今年的缺糧總額要到秋收後才能統計出來,不過可以預計,由於旱情嚴重,朝鮮今年的糧食缺口可能比往年更大。

  不過,據陸睿觀察,目前朝鮮的物價比較穩定,糧價也沒有上漲,旱情對朝鮮百姓生活的直接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記者朱東陽)

[編輯:張斯路]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