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國際在線2015-06-25 13:17:50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坎帕拉老城區山頂的“卡紮菲國家清真寺”。 (王新俊 攝)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新俊):地處東部非洲的內陸國家烏干達曾被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譽為“非洲的明珠”,而其首都坎帕拉又有“明珠中的明珠”的美譽。走在烏干達的城市鄉村,總會發現一幅幅絢麗多姿的自然和人文風情畫。

  烏干達國土橫跨赤道,總面積24.15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9.98萬平方公里,水面和沼澤地為4.17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1200米,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湖泊密布、植被繁茂、四季如春,東南部毗鄰世界第二、非洲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擁有其42.8%的面積,另外還瀕臨艾伯特湖、愛德華湖等湖泊,有“東非高原水鄉”之稱。

  人類在烏干達的活動遺跡可以追溯至西元前1000年,“烏干達”這一國名由布幹達部族族名演變而來,意為“幹達人之國”。烏干達目前人口約3800萬,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有65個部族。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斯瓦希裏語,通用盧幹達語等地方語言。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等。

  在今天的烏干達土地上,曾經有若干個存在了幾個世紀的獨立王國。1962年10月9日烏干達獨立後,宣佈保留布幹達、班約羅-基塔拉、布索伽和托羅等4個自治王國。1966年奧博特總統上臺後,取消了王國、廢黜了國王職位。到了1993年,現任總統穆塞韋尼又下令恢復了4個王國。今天,烏干達每個王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旗幟,不過這4個王國的君主都已沒有了行政、立法和司法權,文化和象徵意義更大,而在各個王國裏,國王都有著很高的威望和相當大的政治影響力。王國這種獨特的部族特色和古老傳統也成為現代烏干達多元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

  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一詞在當地盧幹達語中的意思是“羚羊之地”或“羚羊山”,詞源應該與大量生活在非洲東、中部的黑斑羚的名字有關。據傳説,這裡最初是一片長滿了茂盛牧草的山丘,許多動物自由生存,尤以黑斑羚數目最多,這些羚羊時常成群結隊地從這座山頭跑上那座山頭,因此被稱為“羚羊之地”或“羚羊山”。15世紀後,坎帕拉曾是歷史上著名的布幹達王國的王宮所在地。傳説布幹達王國國王經常在閒暇時在這裡放牧羊群尋樂。直到今天,在烏干達共和國的四個傳統王國中,以坎帕拉為中心的布幹達王國依然是最大的,國王也依然叫“卡巴卡”。

  1962年烏干達獨立後,坎帕拉不斷發展,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也以悠久的歷史、絢麗的風光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成為非洲著名旅遊城市之一。今天的坎帕拉由40多個山頭組成,市區主要的大山頭有7個,中間稍平,是市中心主要街道和商業區。市內樹木蔥鬱、景色秀麗,街道依山勢起伏而建,幢幢設計新穎、風格各異的現代化建築依山勢而立,層層掩映在片片翠綠之中,站在全城最高的克洛洛山頂眺望四週,全城景觀盡收眼底。在坎帕拉的各個山頭上,還有不少寺院、教堂建築及古老的王宮陵墓。其中,2008年3月落成的卡紮菲國家清真寺坐落于老城區的山頂,由利比亞前領導人卡紮菲在任時資助建成,可同時容納1.2萬人,據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清真寺。而坎帕拉市內由中國援建的曼德拉體育場、納谷魯中烏友好醫院建設醫院及學校和農業示範中心等,則是中國與烏干達友好合作的典範和見證。

  坎帕拉還有“芭蕉城”的美稱,這是因為坎到處都能見到綠色的芭蕉樹,而且種類繁多,姿態各異,莖粗葉闊,果實被稱為“飯蕉”,深受當地人喜愛。飯蕉可以烤熟或者燉熟後吃,也可以曬乾後磨成粉,製成糕點等,還可以釀成啤酒或者燒酒。而芭蕉葉可用來包裝米、豆、咖啡、甘薯、煙草和鹽等,還可以用來編織盤子、帽子、涼鞋等物品。

  在烏干達,一種叫做“波達波達”的摩托計程車是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波達波達不是指某一摩托車的品牌,而是對摩的的泛稱,據説最初來源於對上世紀80年代穿梭于肯尼亞與烏干達邊境(border)的自行車的稱謂。由於當時交通落後,自行車主要用來作為計程車服務,當騎車人要載客拉客時,就吆喝“border、border”,慢慢的就簡化成“波達波達”。後來摩托車慢慢代替了自行車,摩的也就有了“波達波達”的稱謂。

  今天,烏干達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日益密切,穆塞維尼總統2014年曾在一個月中兩次參加中資項目的投産和奠基儀式,表達了烏干達高層對中國投資的歡迎態度。中國路橋、中國水電等眾多大型國企在烏干達修路建壩、造福一方,中資民營企業也已成為中烏經貿合作的生力軍。烏干達人對中國人也普遍友好,無論是出入恩德培機場還是走在坎帕拉的市場、街頭,時常都會碰到當地人用一兩句簡單中文進行問候交流。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坎帕拉“卡紮菲國家清真寺”的彩色玻璃窗。 (王新俊 攝)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今天的坎帕拉由40 多個山頭組成,市區主要的大山頭有 7 個。 (王新俊 攝)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飯蕉是烏干達人的重要食物之一。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堵車已成為今天坎帕拉市區的常態。 (王新俊 攝)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波達波達”摩托車流是坎帕拉街頭的一道風景。  (王新俊 攝)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中國水電烏干達卡魯瑪電站項目部捐建的水井讓當地百姓受益匪淺。 (王新俊 攝)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烏干達境內的維多利亞尼羅河風景如畫。 (王新俊 攝)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烏干達境內的維多利亞湖風光。 (王新俊 攝)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烏干達的布幹達國王和王后。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沐浴。 (王新俊 攝)

走近絢麗多姿的“非洲明珠”烏干達

坎帕拉市區的中午友好醫院及中國援烏醫療隊所在地。  (王新俊 攝)

[編輯:張斯路]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