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調侃漢服”:商業社會PK傳統文化的尷尬

國際在線2015-06-29 17:01:30

  圖片默認標題

  一向以毒舌著稱的周立波,又因為嘴巴惹了禍,這次是因為漢服。因在某節目中對一群在舞臺上穿著漢服表演的年輕人大潑冷水,還調侃稱這些年輕人“哪個洗浴中心的”,該發言引發網友的批評。6月28日,主持人黃健翔通過微博為周立波鳴不平,認為周立波的幽默感不被認同。(6月29日中國青年網)

  周立波的“毒舌”,在當下社會是娛樂節目的一大賣點。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周立波在“脫口秀”及幾家衛視的“選秀”節目中,收穫了不少收視率。不過,對這一次周立波調侃漢服“是朝鮮族服飾吧”、“走的是像援場一樣”以及“哪個洗浴中心的”等言論,筆者卻深不以為然。至於有人認為周立波的調侃是“有才”的表現,筆者只能説,除了搞笑方面的“有才”便只剩下對傳統文化的無知。

  通過圖片可以看出,在該節目中,表演者穿的服飾就是在我國存在幾千年的正宗漢服。不過,因為受到過多次外族入侵以及之後發生的文化大融合,國人對漢服普遍都非常陌生。在文化界,向來認同“崖山之後無中國”的結論,即明朝滅亡讓我國文化傳統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更加上近代以來的外族入侵以及反反復復的革命運動、文化運動及其他解放運動,絕大多數國人都忘記了漢服的基本樣子。

  國人對漢服的排斥與誤解,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者,國人不識漢服,何為冠,何為冕,何謂笄,何為“右衽”,何為“高冠博帶”,都基本不知曉了;二者,許多國人誤以為馬褂和旗袍是漢服,實際上那只是帶有滿族民族風格的服裝。因此,看到如此正統的漢服,周立波發出“是朝鮮族服飾吧”的質疑並不奇怪。

  説到漢服,我們的近鄰,無論是日本,還是朝韓,都保存或者繼承的非常好。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現在,只要是逢重大節日尤其是傳統節日,朝韓和日本的民眾尤其是女性會有許多穿著他們的民族服裝出席活動,平時走在大街上,也不會被質疑為“是出來援場的”。筆者認為,相較而言,我國在保護傳統民族服裝這件事上,已經被鄰邦幾個國家甩出幾條街了。

  自然,穿什麼樣的服裝,是個人自由;硬性地恢復維繫禮制的漢服,也可能會被質疑為文化復辟,是歷史的倒退。但是,之於我們的文化淵源,之於我們老祖宗的服飾傳統,我們還是要抱以敬畏、保護和傳承的態度。

  不過,保護漢服文化,尤其是在商業社會之中,不能太過娛樂化。近些年來,一些地方學校在搞成人禮、開學典禮以及祭祖等儀式中,都穿上了千式百樣的漢服。有的學校甚至組織小學生穿上清代的官服,認為這就是漢服,這就是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有的把漢服弄成了時裝秀,甚至是裸體秀……這些都會讓一些內行笑掉大牙,在傳播錯誤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還在糟蹋我們的民族服飾。

  近些年來傳統服飾的泛娛樂化、泛商業化,讓穿漢服活動看起來像是小丑行為。相信這也是周立波等人這麼不待見正宗漢服的原因之一。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也應該善待那些為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民族服裝做出過努力和貢獻的人,至少不應該調侃嘲弄。

  漢服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不能只體現在古裝劇中。周立波調侃漢服,是一個縮影。這説明,在商業化大潮之中,我們幾乎丟掉了中華民族最有價值的東西。而如何把我們的漢服傳承和發揚下去,顯然是當下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我們必須善待我們的傳統服裝,既要普及相關方面的常識,也要樹立對傳統服裝的起碼敬畏。(王傳濤)

[編輯:蔣麗麗]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