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信息化再成熱議話題 三大高技術鼎力支撐

解放軍報2015-06-04 09:58:26

  據外媒報道,2015年4月14日,俄海軍第二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正式開始戰鬥值班。一時間,核潛艇在信息化海戰中的決定性作用,再成熱議話題。外電評析認為,現代核潛艇具有水下幾乎無限續航力和強大對潛、對海、對空、對陸、對網等作戰能力,因此可執行多種聯合作戰任務。其水下“暗戰”利器主要靠三大高技術支撐。

  聽不見的水聲頻譜交鋒

  現代潛艇已不再採用單獨聲吶設備,而是使用綜合聲吶技術系統。綜合技術是由多部聲吶和水聲探測設備組成、具有綜合化功能的水聲探測系統,可協同完成水聲對抗任務。

  潛艇綜合聲吶技術具有以下功能:以被動工作方式對水面和水下目標進行搜索、測向、測距、跟蹤和識別;對水聲輻射源實施偵察、定位、干擾和波形參數測定;以主動工作方式對目標進行定位;完成潛艇之間水下通信以及潛艇與水面艦艇之間的通信;探測水雷;對影響聲吶正常工作本艇自噪聲進行檢測,並對異常情況進行告警;測量聲速隨環境的變化,提供現場海況條件下的聲能傳播直觀圖像等。無論美國還是俄羅斯代表性的聲吶系統,乃至德、英、法等國新一代先進聲吶系統,都充分體現了系統一體化、數字化、模組化的設計思路和發展趨勢。

  此外,各海軍強國為能夠滿足遠程探潛、有效反潛複雜軍事重任需求,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三維空間增益和全向監控能力,均在努力實現聲吶技術向智慧化、環境自適應方向發展,同時將傳統以硬體為主體的設計思路轉變為以網絡為基礎,構建起性能先進的聲吶技術體系。

  看不見的光電系統對抗

  自上世紀美國海軍首次將可見光電視成像技術應用於潛望鏡系統,便實現了由純光學成像系統向電子成像系統的技術轉變。之後,各國海軍運用先進集成技術將光電潛望鏡、紅外探測器和電子偵察/對抗技術等,構成了集成化光電桅桿技術系統,並成為各國海軍潛艇信息化發展的主流趨勢。

  現代核潛艇通常裝有兩組光電桅桿,由於實現了集成化,使潛艇總體設計和安裝佈置更為簡化。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全艇雷達、可見光、紅外隱身等性能,尤其是提高了對潛艇威脅最大的空中目標搜索識別作戰能力。

  摸不著的網絡空間對弈

  現代核潛艇全面應用了信息網絡化智慧對抗系統,通常採用技術插入設計,可隨時隨地把最新的感測器插入到智慧系統中去。

  設計時預留一定空間,既有助於升級和提高適配性,同時又能保持重要的隱身性能。目前,軍事強國海軍仍在考慮一些候選方案,例如採用自動探測和智慧跟蹤系統,向全數字化聲波成像和光譜成像結構過渡。

  據悉,著眼實戰化需求,軍事強國核潛艇目前還普遍採用了智慧化、網絡化等先進電子對抗技術,以求在聯合作戰系統中,能夠兼有威脅預警和情報收集等強大功能,因而被視為攻防兼備的超級“水下幽靈”。

[編輯:王雪瑩]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