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是怎樣煉成的

錢江晚報2015-06-04 10:26:25

圖片默認標題

説起本國遊客在國外的不文明舉止,或是大型活動之後垃圾遍地的景象,人們總是痛心疾首,希望此類現象能儘快改觀,因為這確實不是有面子的事情。但是,可能要有這種準備:這種現象,短則十幾年,長則幾十年,都可能不同程度存在。因為,這種不文明的行為,正在一代一代傳下去,不文明行為正在變成習慣,習慣又積澱為傳統。

昨天的《錢江晚報》報道説,六一兒童節,杭城電影院為孩子準備了《哆啦A夢》、《潛艇總動員5》等節目,很多家長帶孩子看電影過節,電影院幾乎都被嘰嘰喳喳的孩子們承包了。小孩子天性愛動,熱鬧或吵鬧一點都屬正常,但是,有些行為和現象不在此列。記者看到,在休息廳裏,用過的餐巾紙扔得滿地都是,還有倒翻的爆米花、可樂等;休息廳鬧一點沒關係,但看電影時應該安靜,不應該影響他人看電影;但是,不少家長顯然缺乏這方面的教育,沒有培養起孩子的公德意識、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就是必然的。有的孩子爬到椅背上坐著,有的用腳踢前排座椅。

當然,家長的表現也是有區別的,有的家長從家裏帶了塑膠袋裝垃圾。估計這樣的家長平時就比較注重行為教育。但顯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會這樣做。有的家長勸阻孩子,但沒什麼效果。其實,最有效的教育不是口頭説教,而是平時家長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什麼示範。年幼的孩子在沒有對錯判斷的時候,模倣成人的行為是他最自然的選擇。所以,孩子的行為,所反映出來的,是家長的問題。這樣的孩子若干年後做了家長,他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為什麼“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一再刺激人們的視聽,一再引起幾乎全民範圍的關注,這種不文明行為仍然會被下一代所繼承呢?顯然很多家長並不以為這有多重要,不認為這跟孩子將來是否幸福有關聯。是否成功,才是決定孩子是否幸福的關鍵。有報道説,廣東一些家長帶孩子參觀在售的豪華別墅,以刺激、喚醒孩子為財富而奮鬥的意識和決心。不知道這些家長是否同樣在乎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在一些人的“成功觀”看來,取得事業的成功才是成功;一個人舉止文明、有涵養而沒有賺大錢、出人頭地,就不是成功。這種“成功觀”的實質是:人本身不重要,人之外的東西比人重要。這種觀念源遠流長,改變起來很難,這也是為什麼普遍的文明習慣很難培養起來的根本原因。習慣一旦養成,改變就很難,學校教育的效果也難免打折扣。今天在電影院裏亂扔餐巾紙的孩子,很可能就是明天的“中國遊客”。(戎國強)

 

[編輯:蔣麗麗]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