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到深處是公平

人民網2015-06-08 13:13:58

  高考的改革,必須回應無數“毛坦廠中學”難以紓解的焦慮與期待

  中國又一次進入高考時間。雖然隨著高招錄取率的不斷提高,“名落孫山”的焦慮感有所緩解,但家長的緊張、社會的重視,“濤聲依舊”。而面對高考,輿論則開始了多元解讀。

  近年來,河北衡水、安徽毛坦廠等“超級中學”,頻頻進入公眾討論的視野。各地一些中學所貼的“雷人”高考標語,如“提高一分,幹掉千人”“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戰勝高富帥,考過官二代”等,也因其背後令人深思的價值觀,屢屢引來關注。對於高考期間焦急守候在校門外的家長大軍,各有關部門車輛繞行、禁止鳴笛的安排,更有人不以為然,覺得沒必要過分重視。

  有媒體總結了高考歷年的作文題,從《記一件新人新事》《我在勞動中受到了鍛鍊》,到《習慣》《鳥的評説》,再到今年的《深入靈魂的熱愛》《閱讀的意義是什麼》,不變的是作文這種形式,變的是與時俱進的命題思路。而高考作文背後折射的,也正是這一考試製度在變與不變中不斷尋求的平衡。

  儘管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已使國人的成長成才之路變寬變多,但不能不承認,通過接受高等教育深造以改變命運、成就未來,依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在所有向上流動的制度通道中,高考是最有效的一種公平制度。尤其是二元結構仍然存在的當代中國,高考是打通城鄉、區域的一個重要橋梁。這應該是一個共識。

  另一方面,對於高考的反思也好、批評也罷,大都有著對教育改革、高考改革的殷切期待。的確,我們需要的是高素質人才,而不是只會考試的機器;我們需要的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而不是畸形發展的人才。也正因如此,高考才有從“文七理六”到“3+2”再到“3+X”的演變,高招才有從“單軌—雙軌—並軌”到試水自主招生的發展,連考試時間也為了避開高溫而往前挪了一個月。即便如此,高考制度也還在不斷完善中,十八大以來,高招改革已經進入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討論的議題。

  下一步的高考改革,同樣需要立足這樣的變和不變。既保持高考制度的相對穩定性,又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既堅持素質教育的大方向,也要看到,教育資源在城鄉間、區域間分配仍然不均衡,尤其需要看到在高等教育進入“買方市場”後,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今天的高考,已經出現“寒門難出貴子”的苗頭,農村孩子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有所下降,這也正是近年來一些重點大學招生向邊遠和農村地區傾斜的原因。

  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推動素質教育、改革應試教育,讓不管來自農村還是來自城市、來自北上廣還是來自河南山東湖南的孩子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可能不是“一刀切”就能實現的任務。與其給類似毛坦廠中學這樣的學校冠以“高考工廠”之名,倒不如更好地去辨析其存在的現實土壤。如何回應無數在山區小鎮為高考打拼的學生和家長們的焦慮與期待,是高考改革的重要方面。

  雖然對高考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很多人都是這一考試製度的受益者。也正因此,對於高考的討論,總是承載著複雜的個人體驗。我們相信,高考制度必將在不斷的改變中越來越合理,並倒逼出整個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進步——衷心希望這個過程不要太漫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08日 05 版)

[編輯:王雪瑩]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