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金特:中國GDP增速降檔不是壞事

國際在線2015-07-01 14:02:25

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金特:中國GDP增速降檔不是壞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金特教授接受國際在線記者專訪。攝影:楊歡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楊歡 羅煜):6月29日-30日,由世界信用評級集團、新華網聯合主辦,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世界信用評級論壇"在京舉行。出席論壇的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接受了國際在線記者的專訪,縱論中美兩國經濟增速。

  作為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袖人物之一,薩金特教授在採訪中多次提到他是一個"看法樂觀的人"。在談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問題時,他認為這是一個經濟體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他相信中國可以完成經濟轉型的超越。

  中國要學會適應低於7%的增速

  記者:美國商務部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美國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終值按年率計算下降0.2%,修正值為萎縮0.7%。此前也有報道稱,自2009年6月金融危機結束後,美國經濟增速未能顯著超過2%。您認為美國經濟發展究竟是在加速還是在減速?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將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薩金特:我們的經濟發展史和中國是不一樣的。過去的200年裏,美國人均GDP的增速每年也就是1.8%-2%左右,和現在的差不多。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下滑,甚至低於目前的增長速度。但是我認為,美國經濟的增長始終在沿著一個平穩的軌跡運行。

  現在美國經濟復蘇最好的表現也才只有2%,這個如果放在中國是很難看的一個數字,甚至5%的增長對中國來説都會是糟糕的表現。但我認為,當中國的經濟體量發展到和美國一樣大時,或許也會經歷2%的所謂"低速增長"。經濟增速放緩並不是壞事,關鍵是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夠不夠強勁。如果中國經濟能夠由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普通百姓是會受益的。

  記者:您剛才提及,中國經濟正在從投資驅動模式向消費驅動模式轉變。但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您認為中國能夠順利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嗎?

  薩金特:如果這是一個對中國人民"智慧多謀"的賭注,我會賭"是"(YES)。如果看一下中國過去半個多世紀取得的輝煌成就,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麼這樣説。當我40歲的時候,中國還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像今天這樣一個大型的國際會議在中國舉行,在那時簡直是無法想像的。如今的中國卻創造了無數個奇跡。中國的決策者們和經濟學家們高瞻遠矚、思想開放、與時俱進。基於這些,我對中國未來的發展非常樂觀。

  美國不會永遠是世界權力的中心

  記者:很長一段時間,外界一直在討論中美經濟的此消彼漲。經濟學人智庫最新的一份報告預測,以名義國內生産總值計,中國將在2026年趕超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並至少將這一領先地位保持至2050年。您對此怎麼看?

  薩金特:回顧歷史你會發現,世界權力的中心並不是亙古不變的。而這一歷史規律在今天同樣適用。100年前,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是英國,世界的金融中心在倫敦,但後來經過兩次戰爭,美國取代了英國的地位。

  眼下,美國卻面臨越來越多的外部競爭,美國的財政政策並非完善,所以我想美國不會一直保持世界老大的地位。但未來的形勢如何變化,這將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一國政府能否保持金融體系和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國家的下一代受教育的程度、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等等。在這些因素中,我比較看重教育。我教過的中國學生都很勤奮,學習成績也非常出色。總體來看,中國的教育水準絲毫不輸于美國。我想這將是推動中國進步的主要力量。

  記者:説到美國經濟,就不能不提美國龐大的公共債務。目前,美國的聯邦政府債務已經超過了18萬億美元,而且還在不斷膨脹。如果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會不會有一天美國信用等級下降,甚至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

  薩金特: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美國的確背負著巨大的債務,有些債務是"隱性"的。這個問題遲早是要解決的。通常有三種方法處理債務問題:一是減少政府開支;二是增加稅收;三是債務違約。違約肯定是政府不願意發生的。但對於前兩種方式,我們的政府採取的對策目前只有一個字--"拖"。如果長期不解決債務問題,風險是遲早會來的。

[編輯:聶崢]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