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眼中的希臘債務危機:希臘的零售業越來越難做了

國際在線2015-07-09 09:24:51

華商眼中的希臘債務危機:希臘的零售業越來越難做了

華商小裝飾品商店內部情景

  國際在線報道(駐比利時記者 史靖洪):從希臘首都雅典的中心地帶——憲法廣場步行半小時左右,就能到達華僑華人工作和居住較為集中的奧貿尼亞區,這裡也被當地華僑華人稱作雅典僑區。僑區的街道兩旁佈滿華商開設的服裝、箱包和小商品等物品批發店,時常可以看到推著貨品的華人身影。那麼,身處漩渦之中的華商如何看待希臘債務危機呢?他們的生意是不是受到了影響?

  7月8日,是希臘舉行公投拒絕“改革換資金”協議後的第三天,也是希臘進入資金管制的第十天。當記者見到服裝批發商葉先生(化名)時,他正和兩個合夥人打撲克消磨時間。雖然正值午後時光,大約1000平米的營業大廳裏卻沒有一個顧客。

  “記者:生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好做的?

  葉先生:就從銀行開始關門的那天開始的。老外沒錢了。

  記者:那是因為必須用現金交易嗎?

  葉先生:這個也沒有,現在主要是零售店沒生意,貨行搞批發,人家拿貨了賣不掉啊,這個渠道不流通了。希臘人那錢只夠買麵包過生活的,沒有錢進行多餘的消費。

  記者:希臘實行資金管制前還不錯嗎?

  葉先生:資金管制前生意不算好,但基本上還能維持,像這種情況下,基本上維持不住了,現在都是打發時間。

  記者:生意好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呢?

  葉先生:2007、2008年的時候,像週一、週三和週六下午的話,下面這條路上基本都是人擠人的,過不去,現在的話,根本就沒人。”

華商眼中的希臘債務危機:希臘的零售業越來越難做了

華商小裝飾品商店內部情景

  走在葉先生説的曾經人擠人的大街上,記者根本無法把眼前的景象和他説的盛況聯繫在一起。據説在附近的街道上,有兩三百家華人商鋪,可絕大多數都是門可羅雀,店主和店員或在聊天,或在打盹兒。一家華人商店雇傭的巴基斯坦籍店員還用中文向記者訴苦,説現在生意不好做。

  一家批發頭髮和服飾用品的華人商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因為裏面有幾個希臘人正在購物。可這家商店的收銀員卻説,這種情況也是偶然出現,“就今天,昨天一個人都沒有,前天也一個人都沒有,上個星期更不用説,冷冷清清,一個店面進去一個人都沒有。現在主要是等歐盟到底是怎麼表態,現在誰説得清楚啊。現在最主要還是銀行要先開門,銀行不開門,哪來的錢啊。”

  從溫州來的張先生在希臘從事服裝批發也有八、九年的時間了。他説,其實從8年前的國際金融危機開始,華商的經營狀況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希臘在歐洲雖然不屬於一個富裕國家,但希臘人的購買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像我們剛來時候的生意和現在是不可比較的,那時候非常好。2006和2007年我們剛來的時候和現在相比,按照我們華商在當地的銷售數字來講的話,至少跌了一半都不止。(現在)真正能夠贏利的沒有幾個,大部分只能勉強維持,而且有一小部分完全是虧損。虧損還在做的,是屬於那種早些年的積蓄還有,還想再看看這個國家還有沒有希望。”

  説起幾天前舉行的希臘公投,張先生也有自己的獨特視角。他認為,國際債權人和希臘雙方都需要讓步,才有可能解決希臘債務問題,“我是做服裝類的批發生意的,批發給希臘當地的零售店。近幾年來,從希臘發生債務危機開始到現在,希臘的零售業是越來越難做了,你在大街上可以看一下,希臘原來很多地方是非常熱鬧的。(而現在)生活區的商業區的店舖空得非常多,就是因為他們難以為繼了,包括高額的電費,高額的其它附加費用,已經讓小本經營的商戶難以為繼了。如果説還要接受一份嚴苛的改革措施的話,對大家來説就沒有活路了,所以説這次才會有這麼高比例的人投了反對票。”

  記者還注意到,接受採訪的幾位華商都異口同聲地説,目前是希臘華商所經歷的最困難的一個時期,只有調整好心態,才有可能渡過難關。與此同時,多年的海外生活,也讓他們比局外人對希臘走出困境抱有更大的希望。張先生説:“希臘畢竟屬於西方世界一個歷史文明比較悠久的國家,你看到一點東西你就會覺得這個國家還是有希望,非常令人感動。你只要去觀察,那個ATM機旁邊,所有的民眾在排隊領他必須的60塊錢,所有的人都在排隊,沒有一個人在插隊;每個人在取錢的時候,後面的人會和之前提錢的人保持距離,這個就是民眾的素質,你會感覺這個國家是有希望的。”

[編輯:張斯路]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