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G20專家約翰·科頓:期待中國辦一屆綠色的G20峰會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G20研究項目聯席主任約翰·科頓 攝影:楊歡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楊歡):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全球治理與開放型經濟:G20智庫論壇”8月1日在京閉幕。論壇舉辦期間,國際在線記者專訪了參會嘉賓——加拿大多倫多大學G20研究項目聯席主任、人大重陽外籍高級研究員約翰·科頓(John Kirton)。科頓教授認為,G20作為一個促進國際合作、應對全球治理挑戰的平臺,其價值依然存在,而中國正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領導作用。以下是文字採訪實錄:
不要給G20的議程設置定框框
記者:不少觀點認為,20國集團(G20)已經偏離了最初的議程——經濟合作,變得越來越政治化。比如在2014年澳大利亞布裏斯班召開的G20峰會上,烏克蘭危機和俄羅斯制裁問題“喧賓奪主”。G20到底該如何制定議程?現階段,G20應該關注哪些議題呢?
科頓:迄今為止,G20已經舉辦了9屆峰會,涵蓋的議題十分廣泛,包括經濟增長、貿易、發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能源、氣候變化、腐敗等等。而每一屆峰會都多少帶有主辦國的“私心”,比如,今年峰會的主辦國土耳其就準備在議題中增加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內容。不可否認,一些大國希望讓峰會按照他們的意志進行,主導議題也是他們關心的問題,但不能斷然否認這種討論的意義。比如2013年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的G20峰會,普京和奧巴馬就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的問題達成一致,之後聯合國也通過了銷毀敘利亞化武的決議,阻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落入極端分子手中。這應該算是G20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一個進步。
G20的議程設置應該隨著世界局勢和人類關切的變化而變化。它的價值在於,創造了一個各國溝通協作、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開放的平臺。
記者:G20容納的議題很多,議程設置框架比較鬆散化。有觀點認為,G20應該縮小議題範圍,專注于某幾個領域,而不是面面俱到。您怎麼看待以上觀點?
科頓:我覺得讓G20退回到經濟合作論壇這個原點是錯誤的,因為很多全球性問題都是相互關聯的。舉個例子,2009年在美國匹茲堡召開的G20峰會上討論了停止補貼化石燃料的問題。這表面上是一個能源問題,但其實也和經濟甚至反腐息息相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經預測,如果削減20%的溫室氣體排放,全世界就可以節省5.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上百萬貧困人口能夠得到救助,也意味著腐敗被消除,不平等現象的減少。所以,停止補貼化石燃料所産生的積極的連鎖效應,是不可估量的。
智庫有助於加強G20的執行力
記者:每一屆G20峰會做出的承諾很多,但是執行力似乎不夠。如何讓G20這樣一個非正式的論壇變得更具約束力和執行力?
科頓:説到執行力,最關鍵的是要看各國是否願意遵守這些承諾。我們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了過去幾年G20峰會上領導人做出的承諾以及承諾履行的情況。總體來看,結果不盡如人意,很多承諾仍然停留在口頭或者筆頭上,沒有真正地落實。推動G20的執行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這方面,智庫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記者:G20應該擴員吸收更多的發展中國家甚至欠發達國家嗎?
科頓:我認為不應該。G20成員的選擇有著十分嚴格的標準,必須是國際上“重要”的國家。這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國家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通俗點説就是有實力;二是國家與國際社會的依存度和關聯度,當其他國家出現危機的時候,G20的成員必須能夠施加援手。如果成員國太多,必然會影響議題的討論和執行,最後變成一個大家亮亮相就走人的空談會。
中國在G20中的領導力愈加突出
記者:您如何評價中國在G20中發揮的作用?除了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中國還能為G20做些什麼?
科頓: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上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領導作用。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簽署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第一次同意制定一份減少碳排放的時間表,意味著中國承擔起更大的全球責任。
同樣,在能源問題上,中國也可以做的更多。在中美兩國的倡導下,2014年澳大利亞舉辦的G20峰會核準了《G20能源合作原則》,旨在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能源市場監管機制。這是中國作為能源消耗大國在國際能源治理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記者:明年在中國舉辦的G20峰會您期待看到哪些議題呢?
科頓: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我想應該成為2016年峰會的重點。就像下屆峰會的主辦地杭州一樣,希望2016年中國把G20峰會辦成一屆“綠色的峰會”。很多相關的問題都可以討論,比如綠色金融、綠色貿易自由化規則、致力於綠色增長的IMF改革。當然還有和中國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健康保障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都可以成為G20峰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