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照顧流浪智障女孩8年:找不到家就養一輩子

浙江在線2015-08-07 15:47:34

  這幾天,在玉環縣第二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提起一個叫小惠的女孩,心軟些的護士便忍不住眼淚汪汪。

  那是一個重度智障的孩子。8年前,在街上流浪的小惠被民政局工作人員送到醫院。她當年只有十來歲,不會説話。所有醫護人員拿小惠當女兒,大家合計好了,“找不到家人,我們就養她一輩子。”

  小姑娘真名叫黃巧雲,湖北人,與家人來浙江打工時在溫州火車站走失。這些年前,她的媽媽一直在溫州周邊一帶尋找,怎麼也沒想到,女兒會跑到和溫州隔著一片海的玉環。

  小惠要回湖北老家,這本是好事,可一直拿她當女兒的護士和護工們捨不得,哭成淚人。

  醫院護士長張敏珍:

  8年前,醫院收到一個流浪女孩

  張敏珍是玉環縣第二人民醫院心理衛生科的護士長,已在醫院工作了十多年。小惠送來那天,她剛好值班,是她辦理的接收手續。

  玉環縣第二人民醫院是當地唯一一家設有精神病科的公立醫院,一般情況下,民政部門如果發現智力有問題的流浪人員,都會送到醫院來治療。

  我翻過記錄,她來的那天是2007年6月4日,是民政局工作人員送來的。

  可能已經流浪了挺長一段時間了,這個孩子蓬頭垢面,頭髮短短的,很瘦弱,甚至看不出男女。她看上去不到十歲的樣子,不會説話。

  我只好問民政的人,“多大啦?哪人?男的女的?”這是入院的必要程式。

  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只説孩子是剛剛從街上“撿”來的,可能智力有問題,就送到醫院來了。

  我想把小孩拉過來看看情況,哪知她滿臉恐懼,死死抱住民政工作人員的腿不放,嘴裏發出嗚嗚的聲音。最後,有個護士拿來一塊小蛋糕才“收買”了她,終於肯留在醫院。

  我們給她洗澡,換上乾淨衣服,這才確認她是個姑娘。

  當年是醫院啟動“惠民工程”的第一年,有人提議乾脆叫“小惠”吧。我説好,這個名字很秀氣。

  護工汪阿姨:

  孩子帶久了,就有了感情

  汪阿姨在精神衛生科當護工,已經近十年了。她説,精神病病區的病人形形色色,都比較難對付,但像小惠這樣的“調皮”,還真是讓人有點吃不消。

  小惠剛到醫院那晚,我就接手照顧她了。看到小姑娘這麼瘦,我挺心疼,就給她燒了碗大排面。她就坐在椅子上吃,看樣子很喜歡吃。我仔細看著她,覺得這姑娘挺漂亮的。

  哪知道,她還在吃麵呢,就拉了一褲子,也不吭聲。我只好趕緊給她又換了一身衣服。

  知道小惠大小便都不會叫人,我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拉她上一次廁所。有時候她挺配合的,但是叛逆起來,你怎麼拉她都不去。我只好把病區裏的醫生護士都喊來,幾個人連拉帶抱將她弄進廁所。

  説實話,最開始那段時間,我都快被她弄瘋了,太累。但人總是有感情的,帶久了,覺得她就跟自己的女兒一樣,再怎麼“惹是生非”,我也不生氣。

  醫院宣傳辦主任張鵬:

  孩子家人找到,大家卻心情複雜

  因為負責醫院的新聞宣傳,張鵬經常往心理衛生科跑,因為這裡的“故事”最多。

  那天,我到科室找護士長聊點事。聊著聊著,就聽到她大叫起來,然後用手捂著頭部跑開。我回頭一看,小惠正拿著掃把到處打人。後來我才了解到,小惠並不是有意要攻擊誰,因為與醫護人員都很熟了,她只是把打人的行為當作惡作劇。

  小惠是個貪吃鬼,一見到吃的東西,就馬上“投降”了。科裏的護士們都對小惠非常好,經常給她買吃的。

  護士們利用這點,就用食物來激發她的學習能力。經過反復引導,本來一個字不會説的小惠,終於學會了説“爸、媽、姨”這三個字。

  我們都以為小惠是因為智力問題遭到家人遺棄,她也是目前在我們醫院逗留最久的病人,心理衛生科的醫護人員也已經決定,要共同撫養小惠一輩子。然而,就在大家都把小惠當自己家人時,小惠的家人找到了。

  那幾天,心理衛生科的氣氛都挺壓抑的,大家都刻意避免談論有關小惠的話題。有人不小心提起,跟孩子感情最深的護士護工,就要抹眼淚。

  玉環民政局救助站楊站長:

  找到女兒,她的媽媽當場痛哭

  玉環縣民政局救助站每年都會收留包括流浪人員在內的需要救助的人群,小惠就是因為在街頭流浪,被好心人發現並打電話給民政部門,這才被送到了二院。時間一晃就是8年過去,這些年裏,民政部門並未放棄為孩子尋找家人。

  我們會在網站、媒體等平臺,不定期發佈相關流浪走失人員的信息,希望他們的家屬看到信息後可以聯繫我們。小惠的信息,我們反復播報了8年,一直沒有任何消息。一開始,我們都以為她是因智力問題被遺棄的。

  7月27日,一位女士找到我的辦公室,她説她叫郭細蘭。她説,有個老鄉看到了我們發佈的關於小惠的信息。“那個孩子,可能是我走失了8年的女兒。”郭細蘭對我説。

  我馬上安排工作人員帶郭細蘭到醫院認親。畢竟這麼多年過去,剛看到小惠的時候,郭細蘭還不敢確認,直到她查看了小惠額頭上的一處疤痕,當場就痛哭了起來。

  “沒錯,她就是我的女兒,這個疤我還認得。”她説。

  原來,當年郭細蘭帶著小惠和大她兩歲的姐姐到溫州打工,在溫州火車站時姐姐沒牽住妹妹,小惠就走丟了。

  因為是在溫州走失的,這幾年,郭細蘭一家走遍了溫州及周邊的縣市,一邊打工一邊尋找。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智障的小惠居然會一個人流浪到與溫州一海之隔的玉環島上。

  郭細蘭説,女兒真名叫黃巧雲,今年19歲,頭上的傷疤是7歲時撞上電風扇留下的。

  7月底,小惠跟隨母親回了老家。我們玉環民政部門每年都會撥款上百萬,救助像小惠這樣的無家可歸者,負擔他們所有的日常生活費用,並且努力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錢江晚報駐台州記者 陳棟)

  

[編輯:顏觀潮]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