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投資專家:莫低估中國經濟的強大潛能
國際在線專稿:近來,中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股市下跌的消息佔據了各大媒體頭條。不少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持悲觀情緒。然而,領先風險投資公司紀源資本(GGV Capital)的合夥人格倫·所羅門(Glenn Solomon)9月9日在美國《福布斯》雜誌上撰文稱,雖然中國經濟的表現目前不夠完美,但是外界應當著眼于中國經濟的未來,尤其是要看到中國新興産業的巨大潛力。只要保持耐心,相信投資者一定會在中國市場獲得豐厚回報。
在題為《不要低估中國經濟》的文章中,格倫列舉了三點應對中國經濟保持樂觀的原因。
首先,中國的新興産業蓬勃發展,實現了中國經濟奇跡般的騰飛。文章稱,中國經濟的巨大發展是30年來不斷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這種發展速度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美國150年取得的成就,中國只用了30年。和美國相比,現代科技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大。
當國有企業領銜的傳統産業發展放緩的時候,中國的新興經濟卻保持了強勁的動能。一方面,新型産業模式已滲透到各個經濟領域,這包括零售、出口、旅遊、房地産、食品、汽車製造等。另一方面,中國新經濟産品和服務的消費市場正在日益擴大。新興經濟公司的員工以中國社會中不斷壯大的中産階級和上層階級為主,而他們也是新經濟産品和服務的主要消費群體。只要有這些消費者在,中國的新經濟就會一直繁榮下去。
正是因為中國新經濟的潛力無窮,投資者才不能輕易撤資。美國“股神”巴菲特關於投資策略有句話:“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過去10年間,持有中國百度、騰訊等高科技公司股票的投資者都賺了至少14倍,但如果是因為中國股市的一時下跌就匆忙撤出中國市場,那投資者很有可能會錯過下一個阿裡巴巴、百度或是騰訊。
其次,中國參與全球化的進程加快、程度加深,已經追上了發達經濟體的步伐。中國最大的科技企業騰訊和阿裡巴巴一直在投資和收購美國或其他國家新創立的公司。中國的小米公司大力進軍印度和巴西市場,在這些重要的新興市場推廣中國品牌。
與此同時,海外公司也在中國市場展開“廝殺”。中國已成為蘋果第一大海外市場。優步此前表示將融資12億美元擴大中國地區的業務。旅行房屋租賃網站Airbnb也稱將擴大在華市場份額。在闊別中國市場5年之後,谷歌計劃推出新的安卓軟體商店以期重返中國。中國經濟已經不再是一個“孤島”,而是成為了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中國政府完全有能力實現中國的富強繁榮。近來,中國證監會和其他政府部門為穩定股市出臺了多項措施,卻遭到外界的一些質疑,認為這些措施透露出某種絕望的信號,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事實上,中國政府營造的市場環境成就了過去30多年來的經濟增長,幫助數億人擺脫貧困,並壯大了中産階層。未來,中國政府將繼續推行促進增長的政策,加快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國政府可以調用的資源很多,相信這些努力一定會取得成功。(楊歡 胡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