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美國應停止“妖魔化”中國 主動增進互信

國際在線2015-09-11 17:39:57

美專家:美國應停止“妖魔化”中國 主動增進互信

美國應主動增進中美互信和合作。(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本月下旬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將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對美進行國事訪問,此訪對於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更上一個臺階至關重要。美國馬裡蘭州聖瑪麗學院中國問題專家亨利·羅思文(Henry Rosemont Jr.)9月8日在美國《赫芬頓郵報》發表文章《重新審視中美關係》。文章指出,美國應該更加主動地塑造相互認知,增進互信和合作。中美對抗會危及世界政治和經濟的穩定。既合作又競爭的新型中美大國關係才符合雙方利益,同時也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至關重要。

  文章提到,現在美國國內有關中國的言論令人擔憂。一方面,像斯科特·沃克、馬可·盧比奧和唐納德·特朗普這樣的總統競選人在習近平訪美前夕大放厥詞,無端地指責中國。另一方面,美國國內幾乎所有的涉華“報道”都很片面。美國媒體及許多國會議員對於中國的“妖魔化”勢必會給中美關係製造緊張氛圍。

  事實上,這種邊緣化中國的政策既不會對中國奏效,又會成為未來世界政治和經濟穩定的潛在威脅。只有推進合作才能使中美兩國獲益,同時對世界來説也是大有裨益。當前,世界存在戰爭、乾旱、難民、經濟危機、國家內部及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環境惡化等全球性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單靠聯合國、世界銀行、歐盟、北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其他國際組織中的任何一方或多方合作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通過開展緊密合作,中美雙方才能共同應對這些全球性挑戰。

  文章指出,富有成效的合作的達成必須以互信為前提。美國應主動平息斥責中國的言論,令中美關係轉向可信真誠的合作關係。圍繞如何構建中美互信,作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 深化中美有關氣候變化問題的共識。去年11月,中美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要改善環境問題,雙方還有很多可以共同合作的空間。

  第二, 就民主問題而言,美國應該更好地理解在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推行全面民主的難度之大,認可中國政府為確保國人社會權利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另外,美國在批評他國民主問題時不能搞“雙重標準”。美國對中國的民主和人權問題橫加指責,卻對一些美國盟國的民主問題置若罔聞。

  第三, 美國政府可以支持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揮更大作用,承諾在人民幣加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議題上支持中國。這樣做不僅能幫助中國擴大國內消費和外國投資,也有助於促進美國出口和股市的健康發展。相應的,美國可以要求中國在IMF中承擔更多的責任。

  第四, 在安全問題上,如同美國聲稱對於加勒比海地區擁有主權一樣,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在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合法主權。此外,美國還應批准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如有需要,召集海洋國家重新審視和修改海洋法律,以解決當前存在的海洋物種滅絕、海洋污染、過度捕撈等問題。

  文章最後指出,美國如果能做到以上努力將獲得巨大的回報,而這些回報是通過威脅或著眼于一方的利益而無法獲得的。現在世介面臨的大多數重要問題都是全球性問題,只有通過對話才能解決,而對話需要互信,不是妖魔化另一方。中美當前缺乏互信基礎,如果中美兩國能通過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美增進互信,雙方才有可能就更緊密的經濟一體化、網絡安全、裁軍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只有合作不斷深化,雙方的討論才能更加深入,超越地緣政治層面的對話,上升為兩個文明之間的真誠溝通。(胡慧敏)

[編輯:胡慧敏]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