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鬧劇為何也“出口”?
5日,幾段“中國遊客大鬧曼谷機場”的視頻出現在網絡上引起網友熱議。視頻上一些中國遊客似乎在泰國廊曼機場因航班延誤進行抗議,並高唱“義勇軍進行曲”。(9月6號中國網)
國內機場司空見慣的鬧劇如今也在異國他鄉的機場上演,而且還配上“義勇軍進行曲”來烘托氣氛,本來是“內銷”的維權方式,現在卻已經“出口”到了國外,如果非要形容一下看到此類新聞的心情,或許一句網絡流行語最合適——想想也是醉了。
鬧劇的發生原因很簡單,飛機延誤。其實這對於已經習慣了飛機延誤的國人來説,已經沒有多少熱情和動力去鬧了,反正鬧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延誤就是延誤,你再怎麼鬧,飛機的排隊順序、亦真亦假的航空管制消息、目的地氣候不適合降落等一大堆延誤理由都在等著你。
但是有些人偏不,在他們的腦海中,飛機延誤,他就是付出了時間成本——當然,的確是這樣,但是很多人就認為這個時間成本是可以通過鬧來彌補回來的,而且很多人不是期待得到時間成本的經濟補償,而是想通過鬧來讓機場提前安排飛機起飛時間,至於安全和秩序,對不起,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列。
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在國外大多數人對於飛機晚點延誤能保持相對的耐心和理解,即使忍無可忍,也不會砸櫃檯或者組織起來唱國歌,可能一方面是因為法律意識比較好,不敢承擔違法所帶來的沉重後果,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的安全負責,因為航空器的安全往往是事關全體,也就是説只要因為某一個人的原因出了安全紕漏,很可能一飛機的人都得無辜受到傷害,所以航空公司也好,地面機場指揮也罷,不可能為了少數人的趕時間的訴求而放棄規則,所以在以往很多因為機場延誤而産生的群鬧事件中,我們鮮有看到機場方面示弱或者對鬧事乘客低頭,頂多是按照規定,延時三小時以上,給乘客賠付個三百兩百的經濟補償了事,所以在強大的航空安全系統以及嚴格到極致的航空安全規則面前,少數乘客的鬧事無異於是“雞蛋碰石頭”,頂多是借此發泄不滿情緒,但真想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節省時間的結果,恐怕是不可能。
回到此次曼谷機場大鬧,妄自揣則一下:本來對國內的機場延誤就已經積怨已久,本想到國外感受一下國外航空服務的及時高效,無奈不巧又遇到延誤,而且是三小時以上,於是放心大膽的開價,提出比國內航空公司延誤賠償標準高出很多的賠償標準,但奈何人家不接受,於是人多壯膽,認為法不責眾,集體鬧機場,而且為了表明其行為的“正當性”,給群鬧打上維護民族尊嚴的幌子,竟然集體唱“義勇軍進行曲”,此情此景,不知道如何形容,只是覺得,這個場合唱國歌,實在彆扭。
航空器延誤,有體制原因,有管理原因,也有天氣以及各種突發情況的原因,但無論哪種原因,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面對事關幾百人生命安全的飛行管理工作,作為乘客,純外行人,僅僅憑各種猜測和道聽途説來的所謂“經驗”,用群鬧的方式逼迫地面和航空公司按照自己的意願起飛,這難道不是自殺行為嗎?
“丟人丟到國外了”,這是很多網友評論中最多的一句,但願機場群鬧的人能看到這句話,好好反思一下,為什麼鬧機場也會成為一種“特色”,難道所有的板子都得打到航空公司身上,難道我們就不能靜下心來有秩序的等候航空公司的安排,鬧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嗎?多一些寬容和耐心,不也是為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嗎?(蘇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