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北京連續15天“1級優”的藍天何以“煉成”

新華網2015-09-07 13:26:50

  北京市環保局6日召開田徑世錦賽及抗戰勝利日閱兵空氣品質保障措施效果評估通報會稱,8月20日保障措施啟動至9月3日,空氣品質連續15天“1級優”,為歷史首次,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73.2%,為17.8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説,3日上午閱兵期間,北京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8微克/立方米。8月20日至9月3日,除PM2.5外,北京市的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濃度為22.7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濃度為25.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46.7%、52.1%和69.2%,均達到了監測歷史以來的最低水準。

  社會居民減排的貢獻不容小覷。據北京市環境科學院測算,保障措施中,機動車等移動源減排對氮氧化物的削減貢獻率達78.8%。其他社會減排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一次排放(非二次轉化)的PM2.5、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削減的貢獻率,佔比分別達到15.3%、3.4%、0.7%、1.3%和27.3%。

  “除社會車輛實施單雙號外,移動源減排效果還得益於外省車輛限行、渣土車停運、重型柴油貨車停駛等措施。”潘濤説。

  潘濤指出,8月20日至9月3日,北京市11個國控站點PM2.5濃度平均下降約41%;如不採取保障措施,PM2.5濃度將比實際濃度增加約70%。

  “津冀晉蒙魯豫等周邊省區市空氣品質同步明顯改善,7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0%左右。”潘濤説。

  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副處長梁文玥介紹説,空氣品質保障工作,吸收借鑒了2008年奧運會和2014年APEC會議保障的經驗,環保、氣象領域的專業人員以及中科院、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等,群策群力,會商研判,為各項措施提供科學評估、科學決策。

  “夏季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較為突出,將機動車污染排放、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等作為主要控制對象。區域協作小組、七省區市均細緻週密部署。”梁文玥説。

  8月20日至8月31日期間,北京及周邊六省區市陸續在城市建設、企業生産調度、交通運輸調峰和城鄉居民生活排放等方面採取大氣污染控制臨時措施。

  9月1日至9月3日期間,根據聯合預報會商和專家會商建議,啟動應急減排措施,加大北京市以東、以南地區重點城市的污染減排力度,尤其是強化燃煤電廠、水泥、鋼鐵等高架源管控,減少污染物通過中高層傳輸的影響。(新華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倪元錦)

[編輯:王雪瑩]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