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訪德為何要放低姿態?

2016-04-28 13:01:20|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當地時間4月24-2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內最後一次到訪德國。他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了閉門會談,同兩國經濟界人士座談併發表演講,還成為首位為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揭幕的美國總統。此外,默克爾還邀請英、法、意三國政府首腦赴德,共同舉行“迷你峰會”,商討重大國際事務。可以説此訪行程緊密湊,成果豐碩。奧巴馬任內已訪問德國五次,足見其對德國的重視程度。而作為“告別之旅”,奧巴馬此次又有怎樣的考慮和目的呢?

  筆者認為,貫穿奧巴馬此訪的主線是“修復受損的美德關係”。美德隨同屬西方陣營,長期以盟友相稱,但近年來發生不少齟齬。首先,自斯諾登曝光美國“棱鏡計劃”起,美國情報機構監聽德國政要、向德國聯邦情報局安插間諜的內情就不斷被公諸於世,令德國政壇震驚。尤其是美國國安局監聽默克爾手機的行為,令德國人難以接受,德國總統高克曾嚴厲指責美國“拿盟友關係當兒戲”。其次,兩國在國際戰略上存在一些分歧。德國並不贊同美國“單邊主義”甚至“霸權主義”的做法,美國在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危機等問題上“煽風點火”,對前幾年的歐債危機和當前的難民危機“袖手旁觀”,德國十分不滿。再次,在經濟領域,美國也常常打壓德國企業,如曝光大眾公司“排放門”事件,給德意志銀行開出鉅額罰單等。雖涉及商業行為,但背後難免有戰略考慮。

  美德盟友關係受損,進而損害跨大西洋關係,這是即將卸任的奧巴馬所不願看到的。因此,在此訪中,奧巴馬試圖放低姿態,將雙邊關係拉回到正軌。一方面,在禮節上盡可能向外界展示與默克爾的良好私交,以“親愛的安格拉”稱呼默克爾,對默克爾表示“個人的欽佩之情”,稱讚德國的難民政策“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邊”。同時,他也對德國表達了更多支持,主張力推“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談判,爭取年內達成協定;在安全問題上同意強化美、德在北約框架下的安全政策協調;對敘利亞、利比亞、烏克蘭、阿富汗安全局勢表示關切,將與德國合作推動相關地區和平進程;協助歐洲打擊恐怖主義,從根源上解決難民危機。

  從宏觀角度來看,跨大西洋關係出現裂痕顯然不符合美國利益。奧巴馬出面修補美德關係完全可以理解。但從微觀角度來看,實際上奧巴馬是有兩方面的現實考量。一是在經濟領域。奧巴馬即將卸任,其任內大力推動TPP和TTIP兩大貿易協定,覆蓋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主要經貿區,成為其重要的“政治遺産”。目前,TPP已取得重大進展,但TTIP依然遙遙無期,一大原因是來自歐洲方面的阻力較大。歐洲民眾態度十分負面,既擔憂歐盟環保、食品安全、工業製造等標準遭降低,也對談判缺乏透明度不滿,還普遍反對商討中的“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認為這將侵害主權國家在貿易爭端中所發揮的作用。德國反應尤為強烈,最新民調顯示,只有不到17%的德國民眾支持簽署TTIP。奧巴馬希望通過此訪向德國民眾宣傳其推動協議談判的決心,以減少談判阻力,儘早達成協定。

  另一方面是出於國際戰略考量。德國的實力和地位近年來得到極大提升,成為歐盟事實上的“領頭羊”,外界對此幾無異議。歐盟近年來屢陷危機,且周邊安全形勢嚴峻,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后,對歐盟的安全事務投入減少,期待歐盟能通過自身力量保持穩定發展,並在穩定中東、北非乃至烏克蘭局勢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而德國在此過程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不言而喻。近年來,德國外交明顯趨於積極,勇於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一定程度上能夠成為美國“可靠的幫手”。雖然在全球戰略上存在分歧,但畢竟價值觀一致且同屬一個陣營,尤其在英國忙著搞“脫歐”,法國經濟低迷自顧不暇的背景下,美國必然更加看重德國的實力。

  總體來看,奧巴馬此訪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預期效果。默克爾將美國稱為“最重要的夥伴”,對美國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預計今後一段時間,美德關係將有所回升,對於跨大西洋關係也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 李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