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在追思懷遠中昇華家國情懷

2016-04-04 14:13:52|來源:光明網|編輯:楊磊

  作者:花果嶺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對於在傳統文化裏浸潤了數千年的炎黃子孫而言,這是一個“追思懷遠”的節日,祭奠祖先是清明節理所當然的主題。人們追思故去的祖先、親人,進行祭祖、掃墓,在嫋嫋彌散的香煙中,表達對對祖先的緬懷,對親人的無盡思念。

  “祭祖掃墓、懷思追遠”是傳統農耕文明的重要映射。我們知道,人力是傳統農耕文明的重要支撐,清明節對祖先的祭奠某種意義上是對農耕文明的重申,凸顯出農業在傳統社會治理中的厚重分量。在“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的樸素思想影響下,清明節“懷思追遠”就擴展到更為宏闊的“國”之層面,對作為社會治理重要內容的社會風氣具有天然的潤澤功能。

  《論語》引述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曾參的話説,“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就是將追思祖先提升到醇化民眾道德和凈化社會風氣的高度。在家國同構的傳統社會治理框架下,古人“齊家”層面上追思祖先的“慎終追遠”是個人修身的延續,更是下階段“治國平天下”的落腳點,外化于社會治理層面上則是“民德歸厚”。

  清明節“祭祖掃墓、追思懷遠”可謂傳統節日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人文潤澤。在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親人和祖先的追思的同時,也在肅穆的儀式中接續過往、綰合當下,以中華文化特有的方式表達對我們身處其中的家庭、社會的莊嚴慰藉。

  祭祖掃墓、追思親人是清明節在“家”的層面上的體現,在傳統社會“家國同構”的框架下,“修齊治平”中包含著個人成長的路徑。放在現代社會的文化語境下,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不僅體現在“家”層面上“追思親人”,更應當體現在“國”層面上祭奠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在中國漫長現代化進程中的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抗洪抗震等重要節點上,那些為國捐軀的華夏兒女,更應該在清明節得到虔誠的紀念和追思。“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是唱給烈士的雄渾豪壯的讚歌。

  從“小家”層面上的祭奠祖先親人,到“大國”層面上的緬懷革命烈士,清明節正應了“慎終追遠”之於社會風氣的醇化效應。祖先為家的開創、傳承盡心勞力,祭奠他們是為了追尋並延續“家”的根;烈士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獻出寶貴生命,紀念他們是為了“不忘本”,讓他們的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清明節“慎終追遠”的主題,在“追思親人”和“緬懷烈士”的不同層面上,通過“修齊治平”的家國路徑,最終歸結到“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家國情懷,正回應了傳統節日文化的現代價值旨歸。

  追思親人的音容笑貌,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清明節不僅是綰合傳統和現代的文化紐帶,更蘊涵著展望未來的文化基因。由是觀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光明網和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聯手推出“網絡中國節·清明”網絡文化活動,以慎終追遠、禮祭英魂為主題,以弘揚愛人愛家愛國思想為核心,利用傳統節日文化的人文鑰匙,借鑒現代網絡技術,打造“互聯網+傳統節日”,致力於傳統節日文化綻放新生機,對於提振社會風氣、淳厚公共文明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引導意義。(花果嶺)

  [責任編輯:康慧珍]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