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冷知識:《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嗎?

2018-04-05 15:28:52|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張倩楠

  清明節來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也是民間極為重視的以親情為主題的民俗節日。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明只是一個用來掃墓的日子,就連它的英文名字都是“Tomb-Sweeping Day”(掃墓日)……

  對於清明節,其實我們有很深的誤解。 

  

  誤解一:“清明節”是完全悲傷的節日

  老生常談的話題:清明節是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嗎?清明節到底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呢?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曾解釋,“清明節的主題不只是掃墓,更重要的是把掃墓和踏青相結合。清明節祭奠先祖,除了表達對先人的哀思,也使後人獲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撐。而踏青作為清明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應當以積極飽滿的心態投入其中。”

  所以,清明節並不只是悲傷,祝福快樂也沒問題。不過,要注意分清場合,分清對象。

  誤解二:掃墓只有“正日子”最好?

  每到清明,各地周邊的墓園都會進入祭掃高峰,交通常常出現嚴重擁堵。這是因為有不少人認為,掃墓只有“正日子”才最好。 

  實際上,過去掃墓本來就不是在清明當天進行的。按照傳統習俗,對大多數人來説,掃墓最好在節前的10天內或節後的10天內完成。 

  

  △2018年4月1日,西安,航拍清明前市民假日祭掃,墓園周邊交通擁堵。

  誤解三:清明節就是寒食節?

  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所以清明節不就是寒食節嗎?

  錯!這是兩個節日,只不過唐宋以後才逐漸融合到一起。清明節是一個複合型的節日, 包括了寒食節、 上巳節、 清明節氣三個節日的內容,也是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 

  清明本身是節氣,所以清明不是固定的哪一天。一般情況下,每年春分後15天左右即為清明,具體日期前後變動不超過三天。 

  寒食節通常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兩個節日離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這兩個節日合在一起。掃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習俗都是從寒食節發展而來。 

  上巳節與清明節的日期十分接近,唐代以來,清明和上巳節也逐漸合流,放風箏、盪鞦千、插柳、拔河等春遊踏青活動就是上巳節的重要習俗。

  誤解四:《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時節?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學術界至今沒有定論。

  很多研究一開始認同《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清明時節汴京人的生活。但1981年,宋史學家孔憲易提出異議,他通過研究發現,圖上有一些內容,描繪的不是清明時節的景象,包括: 

  第一,畫卷之始有一驢隊馱著木炭由小路而來,這説明冬日不久來臨,這些木炭是準備過冬禦寒用的; 

  

  馱炭驢隊

  第二,畫面上有一農家短籬內長滿了茄子一類的作物,還有兒童光著上身在街頭玩耍,這些不可能出現在清明時節; 

  第三,畫面有的地方的楊柳枝繁葉茂,有人手持扇子,打赤膊,這些符合秋季的景色; 

  

  第四,草帽、竹笠在畫面上多次出現,根據當時東京的氣候,清明時節似乎沒有必要戴這些東西。

  如果“清明”沒有清明時節的含義,那它指的是什麼?

  有為數不少的研究者認為,所謂“清明”既不是節令,也不是地名,應是古代用以稱頌“太平盛世”的代名詞,意思是有倖生活在清平聖明的好年月……

  考慮到宋徽宗時,朝廷確實有鼓吹“政治清明”“歌舞昇平”的舉動,這個説法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的贊同。

  

  ​這些誤解,你是不是也有過?

  清明節祭祀先人是中華民族重視孝道的體現,通過緬懷先人來迎接更美好的生活,感受繼續前行的力量。所以,不要再片面地理解清明節,認為這個節日“不吉利”,或者“不得娛樂”,更沒必要“為悲痛而悲痛”,把自己禁錮起來。

  萬物生長于清明,這是個好節日,別委屈誤解了它,享受這個小長假吧!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