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六十載·塞上寧夏譜新篇】重特色創品牌 寧夏現代農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2018-09-03 17:01:2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維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聶崢):天下黃河富寧夏,這裡擁有悠久的農耕歷史,是國內外優質粳稻、冷涼蔬菜的優勢生産區和道地枸杞原産地。自治區成立六十年來,寧夏特色産業快速發展、農業品牌建設開創新局面、農業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效,走出了一條符合寧夏實際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一幅幅絢爛多彩的現代農耕畫卷正在這片熱土上展開。

  立足區域資源 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寧夏中寧縣,工人正在採摘枸杞。攝影:聶崢

  寧夏立足當地特色資源,緊緊圍繞為農民增收這個核心,突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這條主線,著力發展優質糧食及草畜、瓜菜、枸杞、葡萄“1+4”特色優勢産業。寧夏農牧廳副廳長賴偉利告訴記者:“寧夏特色優勢産業的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87%,每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特色優勢産業的貢獻達到40%以上。”

  枸杞作為寧夏特色優勢産業中的“拳頭”産品,可謂無人不曉,也早已成為寧夏的一張“紅色名片”。截至目前,寧夏枸杞種植總面積達80萬畝,其中馳名中外的“中寧枸杞”所在地中寧縣穩定在20萬畝,去年産值達39.7億元,“中寧枸杞”區域品牌價值達161.56億元。

  中寧縣不僅在種植和生産枸杞上精耕細作,在延長産業鏈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向精深加工要附加值。據中寧縣枸杞産業發展服務局局長孟躍軍介紹,除了傳統的枸杞乾果,中寧縣還開發了枸杞汁、枸杞籽油、枸杞面膜等7大類50多種産品,獲得技術專利34項。

  近年來,中寧縣再造枸杞産業發展新優勢,推動枸杞産業與休閒農業、文化旅遊業融合,推動農業特色産業轉型發展。孟躍軍稱,中寧走出了一條以打造田園綜合體為目標、有力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採摘旺季時,每天務工人員超1000人,有效帶動當地百姓脫貧,真正實現了産業富民。

  農業生産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

寧夏正鑫源現代農業發展集團的富硒水稻種植基地 攝影:聶崢

  用現代技術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生産方式改造農業,寧夏水稻産業近年來通過採用工業化理念治理農業,種植實現了規模化,品種實現了優質化,生産實現了標準化。

  寧夏正鑫源現代農業發展集團在吳忠青銅峽承包了近1.3萬畝地種植優質富硒水稻,集團董事長包立新跟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以往傳統的生産方式,這塊地需要投入400多臺拖拉機,勞動力接近1000人。

  “通過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種植,現在不到30台拖拉機就能解決問題了,人工比以前節省了80%以上。”包立新説,除了田間除草需要人工作業之外,育秧插秧、收穫等可完全依靠機械化,極大降低了生産成本。

  此外,正鑫源集團還進行了稻魚共生、稻蟹共生、稻鴨共生的創新模式,在探索立體養殖、增加效益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的種植管理水準和有機産品品質。

  打造品牌 寧夏冷涼蔬菜名氣響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_副本

寧夏固原冷涼蔬菜基地,農民正在收割蔬菜。攝影:聶崢

  品牌強農建設也讓寧夏産業化經營駛入了持續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寧夏有歷史悠久、享譽盛名的“原字號”“老字號”“寧字號”農産品,其中寧夏蔬菜早已是全國優質品牌蔬菜的代表,“寧夏菜心”成為香港市民的“心頭好”。

  “開拓市場、打造品牌是很重要的。廣東客商來這裡告訴我們,以前大家只認廣州菜心,現在都要寧夏菜心了。聽到這些,我們都很興奮。”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姚磨村村支書姚選説。

  位於六盤山麓的固原市原州區利用當地海拔高、氣候涼爽、陽光充足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發展冷涼蔬菜産業,菜心、娃娃菜、黃瓜、番茄等蔬菜質地脆嫩、品質優良,打出了品牌,深受南北客商的認可和熱捧,遠銷廣州、上海、重慶、深圳、武漢等大中城市。

  原州區委常委、副區長劉世賢介紹説,在創建品牌方面,政府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企業和合作社在江南、廣東等地建立對外銷售窗口,促進寧夏本地蔬菜的銷售。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原州區共建成3個萬畝、12個千畝標準化露地蔬菜基地和26個設施農業園區,帶動種植冷涼蔬菜20萬畝,68家合作社、1.6萬戶農戶7.1萬群眾參與,年蔬菜産量達70萬噸以上。

  寧夏的枸杞、水稻、蔬菜三大産業就像三面鏡子,映射出的是寧夏現代農業的整體形態。寧夏發揮獨特優勢,樹立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發展理念,多措並舉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