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華文化講堂”在劍橋大學舉行 著名學者張維為講述中國故事看好中英合作

2019-10-16 10:22:3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在劍橋大學發表演講(攝影梁弢)

張維為教授在劍橋大學演講現場(攝影梁弢)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梁弢):當地時間10月15日,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在英國劍橋大學以《了解現代中國:從何而來,到何處去》為主題,全面講述中國的發展模式和背後的制度優勢,以及由此所醞釀的中英兩國黃金時代下的巨大發展機遇。

  15日當天,“中華文化講堂”在劍橋大學舉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在近一個小時的講座中,從建國70年來中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取得的成就談起,介紹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和成功經驗,分析了中國的發展模式和制度優勢及其為中英關係發展帶來的巨大商機,“中國現在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了。根據購買力評價是毫無疑問的,向世界輸出最多的遊客,創造世界上最大的中産階層和有産階層,這裡邊任何一項都是改變世界格局的,所以能影響世界的方方面面。所以我覺得今天的中國確實是站在一個不同的位置上,一個獨特的位置上和世界進行交流。”

  張維為教授從政治、經濟以及社會領域分別論述了中國的制度創新。他指出,在全球化大趨勢下,學會接納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制度與環境,同時摒棄不利因素。這是中國走出成功道路的原因,“在政治領域,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選拔加選舉,這比西方光是靠選舉要靠譜;經濟領域,是混合經濟,這比光是靠市場經濟要好,一定要讓政府和市場都要發揮作用;社會領域,要讓社會和國家形成良性的互動,而不是一味地對抗。這個模式現在來看是對的,也符合中國文化傳統。中國找到了一條成功的路。”

  談到中英兩國在黃金時代下所醞釀的合作潛力,張維為教授相信,中國的制度優勢為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個人覺得(中英兩國)還是有黃金時代的潛力。英國如果因為種種原因確實脫歐的話,它恐怕更要依賴中國的市場,中國這個經濟體。所以兩國之間的合作有巨大的潛力,這是我所相信的。”

  張維為教授表示,在改革開放的40年裏,中國完成了三次“工業革命”。上世紀80年代中國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標誌著最基礎的“工業革命”;上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奠定了繼續深化改革的基調。在隨後的20年間,中國工業體系日益完善,並且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通訊技術從2G到4G,中國從追趕者變成了引領者,這標誌著中國完成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目前展開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中國已經反超西方發達國家,成為了行業的引領者,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張維為教授指出,中國擁有四次工業革命的經驗、技術、産品,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能做到這點,“我個人覺得,中國可以提供的東西可能會更多。我可以提供四次工業革命的産品啊,這個是一般國家沒有的,包括産品、服務、經驗,所以中國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英國人會看到這一點,我相信他們會找到各種各樣的機會。另外,在很多地方可以進行第三方合作,比如‘一帶一路’。英國在非洲有很長的發展歷史,其中有些經驗對我們是有借鑒的,比如一起在當地做項目。”

  演講結束後,張教授還解答了現場聽眾提出的問題。本次活動,吸引了當地華僑華人和學生代表及英國各界友好人士約150人前來參加。

  一天前,張維為教授在牛津布魯克斯大學以《文明型國家視角下的中國道路與“一帶一路”》為題,全面講述了中國的發展理念和富強之路。

  本次“中華文化講堂”是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而發起,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孔子學院合作舉辦,駐英國使館文化處、倫敦旅遊辦事處、英國中國文化和旅遊信息中心、中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部門聯手給予大力支持。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