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大石山區裏的勝利村:一定能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
2020-10-01 21:19: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朱宛玲):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目前還有8個集中在石漠化片區的未摘帽貧困縣,剩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97萬人。因自然條件等客觀原因,這些地方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位於深山中的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勝利村就是其中之一。

  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勝利村村民蒙建祥,回憶起去年3月第一批牛犢到達村裏肉牛養殖場時的情景,語氣裏依然充滿興奮。“把牛從村部那裏趕過來時整個勝利村的人都跑來看,真的有那麼多牛!都沒有見過這麼多牛。” 

  去年,根據地理條件和群眾意願,勝利村利用扶貧資金,在弄代屯建設了肉牛養殖場。針對群眾養牛沒資金、沒場地、沒技術以及要抵禦市場風險等問題,養殖場採取了“聯建聯養”的模式,統一進種、防疫、餵養、銷售。

  作為村裏的“養牛能人”,蒙建祥帶領著一個15人左右的團隊,負責肉牛養殖場的大小事宜。“我們的産業從來沒有這樣發展過。以前我們養牛是割草直接放給它們吃,牛不愛吃。現在有政府支持我們,把機器都配進來,把(料)打碎,把玉米、草,打碎(給牛)吃。”

  養殖場建設起來,村裏還讓蒙建祥去縣裏學習養牛技術。採用了新的牛種和養殖方法,肉牛養殖場的牛出欄快,給村民們帶了可觀的收入。

  近年來,勝利村發展了肉牛、七百弄雞、旱藕種植加工等七個集中産業項目。

  言談之中,蒙建祥説,這些年,勝利村的發展變化,可不僅在産業上,更大的變化還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善。“我們這裡是大石山區,(以前用水)靠天上下雨。現在國家給各家各戶建設了水櫃,水櫃是建在山上,(所以)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方便得多。以前住的是茅屋,現在住的是平房了。以前建房需要用馬把水泥、砂石馱進來,現在公路通了,家家戶戶有摩托車,去外地也方便。” 

  勝利村位於石漠化山區,山多地少,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農田、水利、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較差。2017年底,全村的貧困發生率還高達93.44%。

  “長期以來,因為咱們勝利村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設施條件都比較差,咱們群眾對外的溝通交流比較少,生存發展的能力沒有跟上現代社會的發展。” 坦率介紹情況的是勝利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暉。近年來,勝利村在住房、飲水、教育、醫療保障以及交通設施建設、産業發展等方面取得較大進步。王暉介紹:“2018年以來,我們採取了各種措施,首先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産業、住房、飲水、外出務工等等方面的發展。在這三年來,我們總共完成的飲水安全保障的家庭水櫃建設是617座,完成了危房改造322戶,總共動員了167戶的人員的搬遷。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全面地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的一些基本問題。”

  2020年,勝利村的貧困發生率降至36.32%,剩餘的333戶貧困戶,將在今年全部脫貧。王暉表示,勝利村有信心今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下一步,在2020年的最後的一個階段,勝利村將推動各項政策的落實,補缺短板弱項,提高脫貧的品質,增加群眾的滿意度,使我們最後能夠全面地、順利地通過國家的考核驗收。”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