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2020-11-18 14:44:4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位樹理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地處雲南省西南部中緬邊境的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村小組,地處大山深處、幾乎與世隔絕,直到上世紀末,仍保持著最原始的刀耕火種、山林狩獵的生産生活方式。全村共有17戶58人,2014年全部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這樣一個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從曾經住茅草棚、刀耕火種、落後封閉,到如今住幹欄式房屋、精耕細作、溝通外界,布朗山鄉曼囡村的曼班三隊村小組先後歷經兩次搬遷,到2014年,生産生活才逐步穩定下來。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2001年曼班三隊村小組易地搬遷工作人員 現任布朗山農業中心農藝師 羅曉捌:離生産(老寨附近)路太遠了,每次幹活都要順著河走,也不方便,確實不方便,也沒有路,後來陸陸續續撤回去了。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原來早在2001年,當地政府為改變曼班三隊村小組封閉落後的生産生活狀態,將村民從深山中整體搬遷至公路旁統一修建的新房。然而,在隨後的5年間,全部村民卻又先後自發搬回了深山老寨。2009年,當地政府又再次把村民易地搬遷至與老寨一河之隔的現居住地,建了一系列配套設施,村民們才徹底告別了茅草屋。二次搬遷後,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從2008年的350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2380元,但仍整體低於當年2800元的國家貧困標準。因此,2014年,全村17戶、58人全部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曼班三隊村小組仍然是一個深度貧困村寨。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動海縣布朗山鄉人民政府副鄉長 董辰: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件事,當時我們縣上帶來了一些物資,米、油還有被子等一些物資發給他們。過兩天我又進來看,結果發現好多家被子已經不見了,油也不見了,他們跟旁邊寨子的人換酒來喝。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經過摸底調研,當地政府發現,生産方式落後,自然經濟觀念和“等、靠、要”思想嚴重,生活習慣及行為方式與現代文明距離較遠等,這些“文化性貧困”現象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2015年,動海縣編制了《布朗山鄉曼班三隊拉祜族精準脫貧攻堅試點方案》,投入2671萬元,建立46個項目,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同時抽調4名幹部組成駐村工作隊進駐只有17戶人家、58位村民的曼班三隊村小組,通過扶雙志(智)、改陋習、授技術,逐漸消除“文化性”貧困,對症拔窮根。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動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村小組組長 扎培:外面的人進來,我們村裏有些人就悄悄在家裏面,不敢出來,有些人就跑掉,不敢跟你説話了嘛。

  為了方便交流,工作隊特地安排了3名拉祜族幹部,他們還注意到,村民喜歡的交流方式也與眾不同。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動海縣工會常務副主席 李婭玲:來教他們跳舞、唱歌,這樣的方法是很好的,在唱歌跳舞,在一些娛樂活動當中,把我們工作元素貫穿進去,他們就很容易能夠接受。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於是,曼班三隊村小組成立了合唱團,把外面的老師和歌手請來交流,逐漸,拉祜族的歷史文化傳統,新時代的社會精神風貌以及學習接受新事物的重要性,也都通過歌曲潛移默化地傳達給村民。而只要有機會,工作隊就帶合唱團走出大山參加比賽,或帶村民到外面考察學習,讓他們開闊眼界,轉變觀念,勤勞致富主動性和擴大再生産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如今,曼班三隊村小組水田面積從原來的71畝擴大到92畝,水稻、玉米每年都可收兩季;大葉苦茶種植面積由2015年的60畝擴大到現在的464畝,戶均茶園27畝,成為村民們收入的可靠保障。人居環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和陳規陋習逐步得到克服。2018年,曼班三隊村小組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擺脫了長期以來的絕對貧困,脫貧出列。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雲南省扶貧辦主任 黃雲波:建立健全監測預警和防止返貧的制度機制,突出素質提升,抓好産業就業、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努力實現貧困群眾既富腦袋,又富口袋。

  曼班三隊村小組:培養後備幹部 鞏固脫貧成果

  曼班三隊村小組的整體脫貧,很大程度上是在政策指導、駐村工作隊幫扶的基礎上幹成的。4名駐村工作隊員終究是要回家的,當地如何選拔培養後備幹部,幫助曼班三隊村小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呢?

  我們的記者11月中旬來到曼班三隊村小組的時候,正值當地農閒時節,水稻、玉米、谷花茶都已收完,進入村莊略顯冷清,一問才知,村裏不少年輕人正利用農閒外出打零工賺錢。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動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村小組組長 扎培:二三十個人出去的。一部分我介紹出去的,一部分他們自己會去找。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扎培今年22歲,16歲時走出村寨到外面打工,是村裏年輕人中外出打工第一人,在茶園、田地、工地、修車廠裏都幹過,因積極主動,踏實肯幹,去年被村民們選為村小組組長,他是布朗山鄉最年輕的村小組長,月初剛喜得貴子,初為人父,身上又多了一份擔子。和所有年輕人一樣,扎培喜歡玩手機,網上購物,發朋友圈,在他的朋友圈裏,也經常可以看到幫村民們帶貨的動態。

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 雲南這個中緬邊境58人的小村子怎樣實現脫貧?

  動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村小組組長 扎培:明年我們家工作隊就要走了,我也跟工作隊學習,以後我們家工作隊不在的時候我也照樣管下來,像我們家工作隊一樣,這是我的責任。我們也出去轉過外面世界,看看別的寨子有多富,我們家現在落後,慢慢來,慢慢幹,自己不懶就會慢慢變得像外面的人家了嘛。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