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甘肅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陸續啟動
來源:蘭州晚報  |  2022-03-02 16:48:01

  原標題:留住非遺文化傳承人的“花樣年華” 2021年度甘肅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陸續啟動

2021年度甘肅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陸續啟動

  《鍘美案》竇鳳琴

  蘭州晚報訊 甘肅有著豐富多彩且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非遺傳承人獨一無二的演繹中,中華民族深邃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得以延續。近日,隨著2021年度甘肅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陸續啟動,華亭曲子戲、秦腔、拉卜楞寺佛殿音樂道得爾等1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拍攝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新時代背景下,在高標準高品質的專業搶救措施下,非遺文化和非遺傳承人的“花樣年華”被深度再現,傳承。

  非遺文化保護與時間“拼速度”

  201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全面啟動,資料收集與影像記錄並舉,對傳承人進行口述史、實踐、教學的全方位記錄,對已有文獻進行收集,建立傳承人專題資源庫,並將記錄成果製作成紀錄片,進行公共傳播。

  這是交給非遺傳承人的一項無法拖延的“作業”,也是考驗非遺傳承人與非遺保護“拼速度”的“搶救工程”。

  “第一批名錄都是高齡的傳承人,如河西寶卷的傳承人喬玉安身體狀況並不樂觀、慶陽香包的傳承人賀梅英已83歲高齡、武都高山戲的傳承人尹維新疾病纏身。馬金山曾經是花兒會上的明星,可是等工作人員前去拍攝時,他已經不能唱花兒了。”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封塵是最早介入該項目的執行者,在展開非遺文化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初期,就感到了這項工作的急迫性——時間不等人!

  於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工作爭分奪秒地展開。

  於是,參與記錄工作的工作人員攝像機中出現了令人動容的一幕——為了完美呈現非遺文化,河西寶卷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喬玉安即便久臥病榻依然衣著隆重堅持錄製,“念卷之人坐端正,聽卷之人要用心;用心聽卷才有功,善惡分明聽分明……”氣息微弱之時,攝製人員不忍繼續,但老人一邊輸營養液一邊吸氧,一定要自己演唱:“有些曲調徒弟們還不會唱,我得撐著唱出來,留下來。”

  4個月後,喬玉安與世長辭,導演謝軍衛趕到靈前播放了喬玉安的“綜述片”。

  除了與時間“拼速度”,參與搶救工作的學術專員和傳承人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溫情故事。

  前武都高山戲尹維新老爺子身體狀況欠佳,現場工作人員前往家中錄製音像時,只要看到老爺子的尿袋滿了,都會毫不猶豫地幫忙倒掉,從無怨言。

  深度傳承 讓非遺記憶“活”起來

  2022年1月7日,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甘肅省2021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培訓班在蘭州市開班。此次培訓可謂是非遺界深耕細作的一次優秀教學樣板,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解決了許多非遺文化傳承人面對“如何讓非遺文化‘活’起來、火起來的棘手問題”,培訓從如何講好非遺故事,記錄傳承人口述史、傳承教學、項目實踐等方面出發,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傳承人進行全方位、搶救性記錄工作作了全面系統的講解和總結。

  2019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實施的“河西寶卷——喬玉安”記錄成果被評為全國22部優秀搶救性記錄項目之一,這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在該項目中獲得的第一個“優秀”,也是民間文學類唯一一部優秀成果入選當年“年華易老·技·憶永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活動。

  經過前期緊張籌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不是在製作的路上,就是在拍攝的路上。

  2021年12月份,河州賢孝傳承人王威學項目開拍;

  2022年1月,秦腔傳承人竇鳳琴項目開拍;

  2022年1月17日,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帶隊,走訪調研了拉卜楞寺佛殿音樂道得爾、甘南藏族唐卡、清水道教音樂以及洮硯製作技藝等項目保護單位和相關傳承人,1月20日之後,該項目陸續開始拍攝;

  2022年2月5號,華亭曲子戲傳承人張志學、洮硯製作技藝傳承人盧鎖忠項目啟動拍攝。

  滿滿的檔期,匆忙的腳步。

  2022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寫下了“軍令狀”——2020、2021年度下達的17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將在本年度完成。屆時,我省將完成49名國家級代表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全面完成60歲以上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任務。(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宏梅 文/圖)

編輯:吳宇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