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同講扶貧故事活動現場。
在蘭州財經大學,一堂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金課”,引起師生共鳴——校黨委書記帶頭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示範推廣由校領導、駐村幫扶幹部、學生和思政課教師共同講授“師生同講扶貧故事”。
思政課教師劉文玉副教授在授課
2012年以來,蘭州財經大學通過利用脫貧攻堅“大思政課”資源,著力打造“師生同講扶貧故事”思政“金課”,通過駐村幫扶幹部講述的扶貧經歷和學生講述家鄉的脫貧故事展示脫貧攻堅的偉大成果,在用事實鋪敘的基礎上,由校領導和思政課教師進行講授,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政治的高度、政治的深度、情感的溫度和教育的效度。
校黨委書記在授課中回顧學校脫貧攻堅幫扶道路,集中展現了學校歷屆領導和全校200多名結對幫扶幹部在渭源縣大安鄉講政策、送溫暖,知民情、解民憂,指迷津、尋出路的奮鬥歷程,闡釋了脫貧攻堅中的大學擔當,讓學生充分認識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在教學展示活動中,駐村幫扶幹部以自己的幫扶經歷,用“黨員崗”“搬新房”“入農戶”“榨油廠”“溜達雞”等小故事把脫貧攻堅“蘭財貢獻”搬上了講臺。
思政課教師引導同學們將脫貧攻堅“大思政課”切實轉化為成長成才的力量。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展現了“昔日扶貧路漫漫,今朝隴原換新顏”的真實場景,更從自身感受中堅定了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彰顯了“師生同講扶貧故事”的育人目標。
這些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不僅讓思政課的事例“動”起來、人物“活”起來、理論“亮”起來,更讓學習“深”起來、思考“悟”起來、行動“走”起來,解決了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抬頭率低”“接受度低”“點讚量低”的問題。
學生授課。
課程結束後,學生們深受觸動,紛紛表示“這種思政金課形式新穎,內容生動”“尤其是從扶貧幹部身上感受到了共産黨員的本色”,同學們也表示要更加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練就過硬本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蘭州財經大學“師生同講扶貧故事”已舉行了多場次系列示範教學展示。線上線下有2萬多人次觀看,渭源縣大安鄉的部分幹部群眾也進行了線上觀看,在廣大師生和群眾中産生了強烈反響,參與授課的兩位同學講述隴原脫貧故事獲得全省“大學生講思政課”三等獎。(王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