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進甘肅渭源縣蓮峰鎮,村民劉曉琴正在給何家灣村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打電話聯繫黃芪回購;張家灘村網紅“何不貳”用快手正忙著直播銷售自家的中藥材;楊家咀村旺源藥材加工廠裏一片忙碌……
“前幾年,市場行情比較好,我們的村民也賺了不少錢,但隨著中藥材市場行情的變化,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單打獨鬥的分散經營很難應對市場風險。”何家灣村黨總支書記、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張建軍説。
何家灣村是蓮峰鎮的黃芪種植示範基地,不僅帶動全鎮中藥材産業發展,還促進周圍農戶增收。2018年底,成立了村級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2019年又成立了産業黨支部,加強對村上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的指導。
“在産業黨支部引領下,我和陳彥榮、張耀偉等種植大戶,到周邊縣區和河西等地流轉2000多畝土地種植中藥材,等到豐收後又把藥材拉回本村進行加工。”致富帶頭人謝志英介紹,這樣既降低了成産成本,又拉伸了産業鏈條,帶動周邊160多人就近務工,通過種植和加工年産值突破1500萬元,50天內務工收入達70萬元。
作為推動本村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何家灣村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向農戶提供覆蓋囊括種苗選育、土壤分析、日常管護、挖藥加工等階段的全過程中藥材種植加工技術服務和訂單式過程管理,讓農民可以放心把農活交給合作社。
“種莊稼不再‘靠天吃飯’,我們務工人員也不用來回跑就能讓家中的存貨賣個好價錢。”合作社務工人員王愛麗説。
蓮峰鎮黨委書記孫智軍介紹,“近年來,蓮峰鎮黨委面對中藥材産業市場變化,轉變發展觀念,破解發展難題,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推行‘五統一分’和‘三保底再分紅’模式,創新中藥材發展機制,抵禦市場風險;通過規範種植和加工標準,細化田間管理,降低生産成本,打造道地中藥材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競爭力;通過延伸産業鏈條和開通‘互聯網+’銷售模式來提升産品附加值、拓寬市場空間。”
如今,蓮峰鎮在44家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全鎮實現富餘勞動力就近務工4600余人次,實現人均務工增收2300余元,通過中藥材産業,在實現群眾增收經濟效益的同時,帶動富餘勞動力就近就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空心、留守現象,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王錦濤 趙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