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沈家嶺村:賡續紅色血脈 開發旅遊資源
來源:中國甘肅網  |  2022-05-05 19:56:59

【小康路上看老鄉】蘭州沈家嶺村:賡續紅色血脈 開發旅遊資源_fororder_甘肅網1

  中國甘肅網記者 宋芳科

  晨曦載曜,或是夕陽堆霞,穿越一條長達2700米的紅旗長廊後,便走進了七里河區魏嶺鄉沈家嶺村,農家屋頂上嫋嫋升起一縷縷炊煙,透出山裏人家特有的寧靜與祥和。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遠去,當年被炮火轟平的焦土之上,一茬茬新綠覆蓋其上,生機蓬勃,愜意生長,但留存的紅色印記依然訴説著那段悲壯歷史。

  蘭州戰役沈家嶺戰場遺址大約200畝,戰壕佔地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它不僅是七里河區獨一無二的珍貴文化遺存,更是全市乃至全省的珍貴革命文化遺産。從空中俯瞰,山勢陡峭,西接狗牙山,東鄰皋蘭山,有“蘭州鎖鑰”之稱。在這裡,曾經打響了解放蘭州戰役最慘烈的沈家嶺戰鬥。

【小康路上看老鄉】蘭州沈家嶺村:賡續紅色血脈 開發旅遊資源_fororder_甘肅網2

  新蘭州的第一天從沈家嶺開始,沈家嶺之與蘭州,就如長征之與會寧,充滿戰略意義和無盡希望,巍巍沈家嶺孕育了英雄的蘭州城。1949年8月25日拂曉,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向蘭州城西南的沈家嶺發起進攻。在這場英勇壯烈的沈家嶺攻堅戰中,解放軍與敵鏖戰14個小時,戰後沈家嶺的山峰都被打矮了2米。

  隆隆的炮聲歸於平靜,解放的曙光照亮了新生的黎明。斗轉星移,光陰如梭,今天再踏上這片紅色熱土,重走沈家嶺戰場遺址,身臨其境感受紅色資源和革命精神洗禮的同時,無不被村子發展鄉村紅色旅遊的新面貌所吸引,通過修舊如舊的改造,土黃色的夯土墻定義了沈家嶺村的主基調,也最大程度還原了村莊過往的風貌。

【小康路上看老鄉】蘭州沈家嶺村:賡續紅色血脈 開發旅遊資源_fororder_甘肅網3

  談起沈家嶺村的變化,村民們滿心歡喜地説:“過去這裡交通不便,産業單一,一直以來群眾行路難、吃水難、産業發展難的‘三難’是阻擋村民們過上幸福生活的‘攔路虎’,如今,你看看,正是因為有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好政策,連戶路都硬化到家門口了,自來水也入戶了,還有很多特色産業,更是讓我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對於村子未來的發展,我們充滿信心。”

【小康路上看老鄉】蘭州沈家嶺村:賡續紅色血脈 開發旅遊資源_fororder_甘肅網4

  從貧窮閉塞的小山村到遠近聞名的紅色旅遊勝地,這都得益於沈家嶺戰場遺址的打造。沈家嶺的紅色遺址串點成線,在花海中講述著一段紅色故事,置身其中可以在一幅幅浮雕中學習蘭州戰役歷史,還可以在模擬場景戰壕區體驗戰鬥的硝煙,更能體會到昔日大山裏的人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煥發的勃勃生機。在沈家嶺戰場遺址的升級改造中,如何將村民增收和紅色文化旅遊開發緊密結合起來,是魏嶺鄉黨委政府考慮的首要問題,要開發就要讓當地村民受益,也是魏嶺鄉黨委政府始終堅守的初心。

  近年來,沈家嶺村把高品質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賦能鄉村振興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優勢,把群眾動員起來、把紅色資源利用起來,因地制宜打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組合拳”。各級政府累計投入資金約2000萬元實施沈家嶺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項目,先期通過人居環境改造,改廁改水等措施,村民的居住水準得以不斷提升。隨著紅色旅遊越來越旺,每逢“七一”“國慶”、週末等節假日,都有許多單位組織黨員幹部來到這裡參觀學習,開展紅色教育,舉辦紀念活動,僅2021年,沈家嶺就迎來了5萬多名遊客。

【小康路上看老鄉】蘭州沈家嶺村:賡續紅色血脈 開發旅遊資源

  新的項目還在建設,新的紅色旅遊故事還在演繹。未來,沈家嶺村將按照“一廊六區兩中心”的總體發展思路,以紅色文化廣場為基點,以小白楊營區、百年老屋、紅色窯洞、紅色文化驛站、王學禮烈士犧牲紀念地等修繕為依託,立足推進産業振興、培育鄉村經濟新增長點,通過政策扶持、盤活資源、支持以黨員為主體的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等形式,有機整合紅色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特色農産品等各類資源,進一步完善各類配套設施,發展集黨性教育、軍事體驗、民俗接待、農産品銷售、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旅遊體系,砥礪奮進,譜寫富民興村新篇章。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