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蘭大師生參加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世界屋脊”上的別樣青年節
科考人員在珠峰採樣 圖片由蘭州大學提供
一樣的青春,別樣的風采。當人們沉浸在節日的輕鬆氛圍時、在青年們慶祝自己的節日時,已經在“世界屋脊”上進行了一週科考的蘭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青年教授和青年研究員們迎來別樣的五四節日,平均年齡31歲的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與付出,詮釋了青年人的勇氣與擔當。
“明早採樣,咱們還是同一時間準時出發,分土壤隊和徑流湖泊隊兩個小組。大家務必帶好採樣所需要的全部工具。明天天氣情況應該不錯,以防萬一,大家還是多備些衣物和乾糧……”勞動節當天晚上9時,在珠峰大本營帳篷裏蘭大泛第三極環境中心劉勇勤教授正在叮囑第二天外出採樣的師生各項注意事項。團隊裏還有3位“80後”教師計慕侃、劉軍志、劉鵬飛和1位“90後”教師張蔚珍,他們都是蘭大泛第三極環境中心的青年教授和青年研究員;另外還有3位“90後”和1位“00後”碩博研究生汪文強、劉陽、原帥和蘇玉博。
這支年輕的團隊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的冰川微生物科考分隊。半個月前,幾位懷揣科研夢想的年輕教師和4名青年學生,參加了“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5月的珠峰,早上的空氣溫度都低於0℃。已經在“世界屋脊”進行了一週科考的蘭大青年師生們,每天都需要在珠峰不同海拔高度採集冰、雪、大氣、土壤、徑流、湖泊等不同環境中的微生物樣品,採集範圍最高達到6500米。其中,徑流和湖泊這類水體樣品的採集對於科考隊員來説尤為艱辛。首先是因為徑流溫度更低,負責水體採樣的隊員需要克服水中的低溫環境,在徑流或者湖泊岸邊完成採樣以及水體環境監測任務。其次,採樣期間,有時還會遇到嚴酷的雨雪天氣,這就進一步增加了採樣難度以及對科考隊員身體和意志的考驗。
每天,隊員們都要外出採樣約11個小時,午飯只是簡單吃點提前備好的麵包、餅乾、礦泉水,簡單休整半個小時,便繼續進行採樣作業。20時左右,趕在天黑前才能返回珠峰大本營。但他們的工作並沒有結束,採集回來的樣品還需要進行預處理,特別是水體樣品需要在48小時內完成對水體中細菌、病毒等生物的過濾和固定。“如果不及時固定,水體中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和病毒特徵會發生很大變化,影響實驗結果。同時,因為我們採集的水量很大,進行預處理後就能更輕便地把樣品帶回實驗室進一步分析。”劉陽説。簡單晚飯後,師生常常需要輪班處理樣品,有時會連續工作到淩晨一兩點。
大家一起採樣、過樣,偶爾閒時就分享白天在科考途中拍到的美景。“我比學生們大不了幾歲,我們就像同齡人,共同在野外工作生活,亦師亦友。”劉軍志説。雖然科考過程充滿艱辛,但每當成功完成一項任務,或有了新的發現時,團隊成員都十分興奮,以最佳姿態迎接第二天的科考之旅。
“巔峰使命2022”青藏高原第二次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是今年學科覆蓋面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採用儀器設備最先進的一次綜合性科考。此次珠峰科考重點聚焦珠峰地區的環境變化,從大氣、水、生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考察,圍繞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亞洲水塔變化、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人類活動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研究。中科院、北京大學、蘭州大學、西藏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均參與科考。蘭大泛第三極環境中心冰川微生物科考分隊的任務是多維度全生境考察珠峰東絨布冰川流域的微生物多樣性。除博士生汪文強外,團隊幾位年輕人都是第一次來到珠峰。
4月18日,團隊從蘭州出發坐火車到拉薩, 4月27日他們又從拉薩啟程,于當晚22時30分趕到了珠峰大本營,開啟了預計近一個月的冰川微生物考察。
根據考察計劃,團隊預計5月20日左右完成本次考察任務。在這個特殊的青年節,幾位蘭大青年仍背起行囊,繼續在廣袤無垠的雪域高原,探索冰川微生物的奇妙世界。(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孔德勝 通訊員 肖坤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