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叫雪蓮藕,皮薄光白、孔小肉厚,營養價值高,很受市場歡迎。”正在種藕的脫貧戶崔紹功高興地説。近日,亳州市譙城區古城鎮張橋村蓮藕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我在這裡幹活,按天計分,每年年底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分紅。”老崔説,像他這樣參與基地管理的脫貧戶有四五位。
為了保障藕種的品質,基地每年都要預留幾畝藕作為藕種,在4月份根據天氣情況進行移栽。“這裡的雪蓮藕種芽壯,成活率高,容易管理。”前來採購藕種的王允山説。他是古城鎮柴廟村王佔莊的村民,2017年從這裡學會了種藕。如今,他種的10畝蓮藕每年能有五六萬元收入。
“種藕要講科學,藕芽向上,氣溫、地溫、水溫和施肥都要把握好,不然幼藕容易生病,成藕品質差;栽植的株距和行距也要控制好,讓每株每葉都能得到光照,成藕才能脆甜可口……”正在分揀藕種的村民李慶友向人們傳授種藕經驗。
據蓮藕基地負責人崔先付介紹,種藕的基肥是從村裏的養殖場拉來的腐熟牛糞,既節約又環保。牛糞氮含量高,促使蓮藕枝葉茂盛,成藕肉厚産量高。多年來,由於基地生産出來的成藕品質好、信譽高,客戶每年要預訂才能採購到。
蓮藕基地作為張橋村集體經濟的一個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多萬元。“去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80余萬元,其中種藕功不可沒。”張橋村黨支部書記崔勁松説。近年來,張橋村先後建成蓮藕基地、蔬菜基地、牛羊養殖場、冷凍廠、光伏發電等村級經濟項目。“現在,群眾腰包鼓了,村莊也變美了,大家日子越過越紅火!”崔勁松説。(安徽日報 通訊員 楊中勤 記者 孫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