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南陵:田長制 “護田”“增田”左右逢源
來源:蕪湖日報  |  2022-05-11 14:24:42

  眼下,在南陵縣廣袤的田野上,綠色的小麥正茁壯成長,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這美麗景象的背後,離不開南陵縣鎮村三級田長制辦公室工作人員對每一寸耕地的守護。

  護田:耕地有了“守護人”

  “徐明,你家房子的建設工程趕緊停下來,你準備建房子的地方是耕地,不能侵佔。”日前,弋江鎮姚義村村支書、村級田長楊長山聞訊一戶人家準備佔用耕地私自建房後,急匆匆地趕到現場,並當即制止了這一行為。

  徐明(化名)是姚義村李閘組村民,建房計劃被制止後,一開始他感到很委屈。“建築材料都買好了,叫我停工,有點想不通。”

  “新建、改建、擴建都不能佔用耕地,而且都必須提前申請。”現場,楊長山向徐明宣講了國家關於嚴格耕地用途管制、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政策。經過宣傳教育,徐明認識到錯誤,“如果不是你們及時發現和制止,我不但違了法,還將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之後,楊長山又幫助徐明落實建房手續,在符合規劃要求地塊選址報批後順利建好了新房。

  在日常工作中,作為一名基層“田長”,楊長山不僅要深入田間地頭監管、巡查,還要督促、協調處理耕地保護工作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制止、上報轄區內違法佔用耕地、破壞耕地等“非農化”“非糧化”行為,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恢復。楊長山説:“‘田長’就是農田的守護者,保護好耕地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工山鎮山峰村,立於村口處的“田長制”公示牌分外醒目,上面清楚地標示著各級田長的姓名、保護區範圍、監督電話等相關信息。南陵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劉駿介紹,“田長制”實施後,將耕地保護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和每個地塊,建立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耕地保護機制,真正做到把耕地保護的觸角延伸到了最基層。

  增田:讓“糧田”變“良田”

  “藏糧于地”——推進建設高標準農田,既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也是南陵各級田長在護田基礎上,追求永久基本農田品質、結構、效益,讓農田真正成為高能效、可持續利用的優質良田的重要抓手。

  隨著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農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相繼實施,許鎮鎮龍潭村國家水稻産業技術體系南陵示範基地400余畝農田呈現出“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嶄新面貌。“沒有建設高標準農田以前,溝渠排水不暢,田埂也比較泥濘。現在田成塊,路相連,可以機械化作業,效率高很多。”正忙著田間管理的袁禾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勵平介紹。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外,國家水稻産業技術體系南陵示範基地結合優質水稻、綜合種養等産業發展實際,實現了統一育苗、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並大力推廣水稻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病蟲害等技術。基地還通過實行機械化生産、標準化作業、規模化經營,使得水稻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接近85%。

  近年來,南陵縣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資料顯示,2021年,南陵縣實施和驗收5個批次增減掛鉤,新增耕地面積689.34畝;竣工並經過市級驗收17個佔補平衡項目補充耕地共303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4萬畝,糧食産量35.2萬噸。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嚴守耕地紅線,夯實糧食安全基石,要“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南陵縣將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大中型灌區新建高標準農田,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加大中低産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品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蕪湖日報 強翔宇 )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