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奮進 躍上潮頭滿目新
來源:甘肅日報  |  2022-05-13 09:40:24

  原標題:凝心聚力共奮進 躍上潮頭滿目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高品質發展紀實

凝心聚力共奮進 躍上潮頭滿目新_fororder_張家川

  富川水源工程即將投入使用。

凝心聚力共奮進 躍上潮頭滿目新_fororder_張家川1

  生態美麗張家川。

凝心聚力共奮進 躍上潮頭滿目新_fororder_張家川2

  龍頭企業帶動牛産業發展。

凝心聚力共奮進 躍上潮頭滿目新_fororder_張家川3

  2018年以來,建成通村道路1159.4公里、農田道路501.02公里,硬化入戶道路450.34萬平方米。

凝心聚力共奮進 躍上潮頭滿目新_fororder_張家川4

  “十三五”期間,張家川縣易地搬遷1536戶7595人,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25萬戶,有效解決了群眾安全住房問題。

  這裡,河谷縱橫,林茂草豐,物産豐富。

  這裡,民風淳樸,交通便利,氣候宜人。

  這裡就是榮獲“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近年來,張家川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産業轉型縱深推進,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城市面貌悄然蝶變,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全面增強,“民族地區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高品質發展圖景躍然眼前。

  黨建領航 築牢幹部思想之基

  舉旗定向,方能固本強基。長期以來,張家川縣充分發揮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堅持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于各項工作全過程,黨建引領各項事業行穩致遠。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把好黨建“方向盤”。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依託縣委黨校、遠程教育平臺等,採取集中辦班、巡迴宣講、專題輔導、走出去培訓、在線教育等形式,有針對性地舉辦黨政領導幹部、基層黨組織書記、中青年幹部、黨務幹部、“三方面”幹部培訓班等各類主體班次,年均集中培訓各級各類幹部人才1.2萬人次以上。

  以組織建設為抓手,夯實黨建“壓艙石”。縣委縣政府按照“對標自查、達標提升、分類推進、推動工作”的思路,緊盯農村、社區、機關、“兩新”組織及國企等各領域黨建工作薄弱環節,按照“四抓兩整治”,深化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面推動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同時,建立“村黨組織—網格(村民小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村黨組織體系,設立治理網格1006個,確定黨員中心戶3304個;將社區轄區劃分為19個大網格,98個小區全部納入網格化管理,指導小區建立黨小組、成立業主委員會,有效健全基層治理的組織體系。

  以幹部隊伍為引擎,打造黨建“輕騎兵”。一直以來,張家川縣堅持重基層、重實績、重公論的用人導向,注重在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尤其是在脫貧攻堅一線和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幹部。2021年鄉鎮換屆全縣15個鄉鎮配備的146名班子成員中具有2年以上鄉鎮工作經歷的142人,35歲以下優秀年輕幹部48名,鄉鎮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7.3歲,與換屆前相比下降2.9歲,實現了“一升一降一強”的配備目標。大力實施“頭雁引領”工程,先後從鄉鎮幹部中擇優選派村黨組織書記181名,255個行政村大學生村文書實現全覆蓋,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一肩挑”225名,村幹部平均年齡降到37.5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達到93.5%。大力實施“育才、引才、用才、愛才”四項人才體系建設,全力推進16支重點領域人才隊伍建設,2016年以來先後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22名,舉辦農業、林業、畜牧等各類培訓班35期、培訓農村實用技術人才2.25萬人次;擇優選派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員519名,全縣涉農部門選派115名科技特派員到貧困村幫助培育致富産業,有力打造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幹部人才隊伍。

  以黨風廉政為驅動,注入黨建“強心劑”。制定出臺了進一步從嚴管理幹部的意見等12項制度,促進從嚴監管幹部成為常態;始終堅持從嚴管理,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履行主體責任,逐級傳導壓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同時,著力整頓幹部作風,強化警示教育,加大巡察力度,深化運用“四種形態”,從嚴監督執紀問責,引導各級黨員幹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以民族團結為重點,凝聚築夢“同心圓”。張家川縣在把牢民族工作主題的過程中深入開展“爭做‘隴東南民族團結進步鞏固區排頭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有力推動了創建工作人文化、大眾化、實體化發展。

  脫貧攻堅 繪就民生幸福底色

  從吃飽到吃好,從舊窯洞到新農村,從泥濘小道到硬化路,張家川的鄉村在變美、産業在變強、村民在變富……而這一切,皆源於各項脫貧攻堅政策的精準落實和鄉村振興的穩步推進。

  張家川縣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緊扣“五個一批”,精準對接落實政策,因戶施策解決問題,貧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2020年底,全縣累計減貧11.53萬人,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把握思想扶貧關鍵點。張家川縣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制訂出臺了實施方案,從組織保障、政策宣傳、鄉風文明、文化惠民等方面綜合施策,有效提振了貧困群眾依靠雙手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同時,紮實推進整治高價彩禮、深入開展農村“八差”問題集中治理及“培育文明鄉風、營造脫貧氛圍”等移風易俗專項行動,及時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

  站穩産業扶貧落腳點。張家川縣堅持把解決群眾發展産業缺資金、缺技術、缺門路等難題作為産業扶貧的關鍵,嚴格按照到戶産業扶持資金“人均5000元,戶均2萬元,每戶最多不超過3萬元”的要求,累計投入34億元。同時,精準開展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勞動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累計培訓4.57萬人。此外,著力壯大産業規模,提升發展質效,初步形成了以餐飲服務為主導,以畜牧養殖、特色種植等紮根性産業為補充的多元富民産業發展新格局,實現了“村有主導産業、戶有增收項目、人有致富技能”。

  找準傾斜扶持突破點。張家川縣圍繞解決深度貧困鄉村脫貧攻堅的主要瓶頸制約,堅持把水、路、房、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加快推進貧困村整體提升工程。脫貧攻堅以來,累計建成通村道路1137.22公里、農田道路501.02公里,建成6處千噸萬人以上跨鄉鎮、跨流域集中供水工程,改造農村廁所24639戶,拆除“空心危房”3996戶,拆舊復墾1479戶,打造省市級示範村63個,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同時,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累計實施教育“改薄”等項目340項,改擴建校舍面積13.22萬平方米,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8.31%;鄉鎮衛生院、標準化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農村群眾住房全部達到B級以上安全標準,農村集中供水率達100%。

  脫貧摘帽後,張家川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一幅幅産業興、農民富、農村美的斑斕畫卷次第展開。

  産業升級 夯實高品質發展底盤

  張家川縣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招商引資項目不斷豐富,非公經濟比重持續提升,經濟運行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

  深化現代産業體系。4個特色産業、2個綠色産業、3大産業平臺、2個十億級産業、2個百億級産業、2個二十億級産業……數字的背後,是張家川縣堅持以産業為核心,通過數字化賦能、標準化提升、品牌化打造,帶動縣域經濟提質升級的不懈努力。據了解,張家川縣以創建省級現代肉牛産業園為目標,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養殖戶”模式,通過實施示範養殖、良種繁育、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冷鏈物流、疫病防控“六大工程”,推動畜牧業快速發展;立足“一村一品”發展特色産業,深入開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深加工,培育農産品品牌;大力發展風光發電、抽水蓄能等項目,加快天然氣利用,探索開發地熱資源,形成“風、光、水、氣、熱”競相發展、互為補充的産業格局。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近年來,張家川聚焦特色産業,瞄準國內知名企業,深入實施“招大引強入張工程”,大力推行招商引資“會見制”,嚴格實行“一對一”“保姆式”“專班制”服務,招商引資項目履約率、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有效提高;積極參加蘭洽會、西交會,開展項目對接、産品推介、貿易洽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關中平原城市群,充分利用與天津市濱海新區協作平臺,深化産業對接,加強合作交流,縣域經濟發展的現代元素不斷豐富。

  強化項目帶動支撐。張家川縣主動出擊,內聯外引,不斷完善産業鏈條、壯大産業體量、豐富産業形態、提升産業層次,為全縣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積累了勢能、提供了動力。嚴格執行項目“清單化管理”、領導包抓等機制,以項目大建設帶動經濟大發展。啟動建設陜甘界至長寧驛、龍山至張家川二級公路,進行天平鐵路改造升級,積極創建“四好農村路”建設示範縣;實施天然氣調峰儲氣中心、城鄉電網改造升級,優化了能源消費結構、提升了利用效率;推進市政智慧化管控和數字鄉村建設,促進了5G、大數據、物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張家川縣圍繞工業、農業、城市更新、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重點開工建設項目94項,總投資163.3億元。其中,新開工重大項目68項,總投資72.3億元;復工項目26項,總投資91億元。

  生態建設 厚植綠色發展底蘊

  近年來,張家川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造綠與增收、造林與增景、綠化與美化、生態與民生”協同推進,紮實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綠色總量接續增加,綠化結構持續優化,民生福祉有效提升。

  紮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五月的張家川滿眼新綠,一棵棵、一排排新栽的樹苗迎風挺立。自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以來,張家川以縣城南北兩山、農村荒山荒坡、兩條交通主幹道沿線、五條河流廊道等為重點,實施城區增綠添景、城周山體植綠、道路補綠提升、鄉村復綠擴面、河系綠化涵養、生態重點建設“六大工程”,扮靚了城鄉綠色“顏值”。同時,通過落實林長制,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林草資源管護,做好“增綠”“護綠”“用綠”“活綠”文章。目前,全縣已完成縣城南北兩山綠化525公里,鄉村道路綠化171公里,荒山荒坡造林1869.9畝。

  加強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緊緊圍繞空氣品質提升、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統籌實施城市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嚴格落實土壤污染管控與修復,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統籌推進三北防護林建設、草原生態保護和林草修復等生態工程,積極開展退化林帶修復提升、退化草地治理及防護林帶斷檔地段補植補造增綠,因地制宜發展森林康養、森林旅遊等業態,著力打造G566線綠色生態走廊,不斷提升環境承載力……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生態環境優勢更加凸顯。

  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近年來,為打造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産生活方式,張家川縣積極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和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不斷加大對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資金投入,積極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強化生活垃圾分類化、生態化、減量化、資源化管控,鼓勵引導廣大群眾轉變生産生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過往可鑒,未來可期。張家川縣將緊扣鞏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打造全國特色餐飲基地等目標定位,持續抓好縣域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生態功能區保護“三件大事”,不斷做大做強餐飲服務、畜牧養殖、現代飼草、特色種植“四大特色産業”,培育發展清潔能源、文化旅遊綠色産業,全力打造民族地區轉型升級示範區,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