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老有所養是怎麼“養”成的?
來源:合肥日報  |  2022-05-18 10:52:08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2021年全國公共服務品質監測情況通報》,監測內容涵蓋公共教育、公共就業、醫療服務、社會保障、公用事業、生態環境、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公共體育、養老服務、政務服務等12個領域,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0個城市。在12個監測領域中,合肥市在養老服務等11個領域得分居全國120個監測城市前十名。

  這個成績,並非易事!

  合肥的“老有所養”是怎樣“養”成的?近年來,合肥市強化制度頂層設計,優化服務有效供給,創新智慧養老模式,推進養老事業和産業協同發展,高品質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現代智慧養老服務體系。

  用心頂層設計政策保障科學有力

  合肥是2017年全國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2019年首批全國人工智能條件下養老社會實驗試點城市、2020年第四批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2021年首批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地區和國家智慧社會治理特色實驗基地(養老領域),集多項全國性重大養老改革試點任務于一身。

  如何更好地推動改革試點?

  合肥從政策、規劃、標準三方面著手。

  政策方面,在《合肥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統領下,合肥基本構建了由1部地方法規、5個政府文件、若干部門文件組成的“1+5+X”政策體系。其中,合肥自2013年開始,在全國率先通過市場化機制建立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制度和特困供養對象護理保障制度,並在確保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的基礎上,建立了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入住特困供養機構集中養護機制。

  規劃方面,合肥科學編制合肥市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積極將規劃內容同步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引導養老服務市場發展。

  標準方面,合肥以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建設為依託,大力開展養老服務領域標準研製工作。合肥民政系統作為第一起草人發佈省級地方標準13個,全市國家級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3個,兩項均居全省首位。

  用力強化供給 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每天中午11點一到,家住蜀山區科企社區馨怡家園小區的徐奶奶就會準時出發,和老伴一起前往小區內的社區食堂。這個社區食堂的櫥窗裏,整齊擺放著20多種熱氣騰騰的菜品。“老年人吃得不多,自己燒太麻煩,有了社區食堂,解決了我們的大麻煩!”徐奶奶當天打了一葷一素一湯,一邊享用美食一邊忍不住為社區食堂點讚。

  夯實居家養老的基礎性地位、增強社區養老的支撐性作用、強化機構養老的補充性作用,合肥通過在這三個層面全面發力,實現了養老服務供給充足,讓不同情況的老年人均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在此基礎上,合肥拿出真金白銀,讓居家養老更有保障。自2013年在全國率先全面採取市場化方式建立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制度,至2021年年底,合肥累計提供服務2626萬人次,支出金額6.8億元。

  此外,合肥還不遺餘力構建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合肥在全省率先出臺新建住宅小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管理辦法,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不僅如此,合肥還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助餐工程建設,制定“助餐工程”三年行動計劃。

  同時,合肥還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委託市屬國企運營公辦養老機構。據了解,佔地80畝的醫養結合型市智慧養老中心即將建成。

  用情聚焦重點 促進服務精準高效

  家住合肥高新區興園社區的陳奶奶今年65歲。平日裏,陳奶奶與老伴兩個人一起生活,因為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近日,社區安排專業人員對陳奶奶家中的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他們在衛生間地面鋪設了防滑地墊,配套了助浴椅、四腳手杖、助行椅、血壓儀,還在馬桶旁邊安裝了助力扶手,方便老人的日常生活。“説句心裏話,適老化改造改到我們老人的心坎裏了。以前生活多有不便,有了這些改造後的輔助設施,洗澡、起夜、行走,方便多了,不用害怕一不留神就摔倒了。”陳奶奶高興地説。

  近年來,合肥從老年人實際需要出發,聚焦群眾需求中的重點、痛點,精準發力,提供高品質養老服務。

  為擴大特殊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保障,合肥于2021年面向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擴面新增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對象8238人。同時,還制定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021年~2023年三年行動計劃,目前已完成2813戶改造任務。

  此外,合肥還推進嵌入式社區綜合為老服務設施建設,提升社區基本公共養老服務。全市已打造20余家各具特色的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15個社區試點建設養老合作社。

  為促進養老服務産業提質增效,合肥已創建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示範企業6家、示範街道10個、示範基地2個,省級智慧養老示範項目19個。合肥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典型案例數量高達全國同領域50%。不僅如此,我市推動30余家智慧養老服務企業機構,與家政、餐飲、旅遊、文體、康養等行業互通互聯、融合發展,實現産業集聚,智慧養老品牌初顯。(合肥日報 趙姝姝 本報記者 朱震宇)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