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高品質發展的縣域答卷 ——甘谷縣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來源:甘肅日報  |  2022-05-19 09:50:07

一份高品質發展的縣域答卷  ——甘谷縣經濟社會發展綜述_fororder_辣椒1

 甘谷辣椒喜獲豐收。

一份高品質發展的縣域答卷  ——甘谷縣經濟社會發展綜述_fororder_辣椒2

 一條條公路連接千家萬戶。

一份高品質發展的縣域答卷  ——甘谷縣經濟社會發展綜述_fororder_辣椒3

 甘谷縣城。

  條條道路縱橫交錯、幢幢高樓鱗次櫛比、項目建設熱潮涌動、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初夏時節,行走在甘谷大地,目光所及,儘是一幅幅和諧美好、欣欣向榮的景象。

  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甘谷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全縣經濟社會和黨的建設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效。

  堅持以農為本 推進鄉村振興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在新的起點上,甘谷縣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

  ——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常態化開展脫貧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集中力量建設了六峰鐵坡山、磐安沐浴梁、安禮路沿線、金山米谷川區域等一批鄉村建設示範片帶和示範村,為鄉村振興探索了路子、提供了經驗。

  ——農業産業持續向好,全縣果品、蔬菜、養殖業規模分別達到60萬畝、30.3萬畝、222萬頭(只),磐安西溝流域蘋果矮密園、安遠散渡河流域設施農業、禮辛清溪河流域設施蔬菜等一批産業基地初具規模,甘谷辣椒形成全産業鏈發展模式,“甘谷蘋果”榮獲全國優質蘋果大賽金獎,“甘谷花椒”“甘谷大蔥”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積極探索整流域綜合開發、“五位一體”勞務輸轉等模式,扶貧車間轉型升級發展走在全省前列。

  ——精準落實教育、醫療、兜底保障等政策,累計投入113.3億元,解決了52萬多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存量危房全部“清零”,行政村硬化路、標準化村衛生室、寬頻網絡、動力電實現全覆蓋。

  ——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三大革命”“六大行動”,全域無垃圾治理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多點開花。

  如今,甘谷縣正按照打造魅力“甘味”特色農産品基地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定位,持續發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補齊民生短板 提升群眾幸福感

  近年來,甘谷縣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著力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全縣民生和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民生領域累計投資160.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90%。多舉措開發就業崗位,多渠道組織勞務輸轉,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住房保障、救濟優撫等政策全面落實,城鄉居民養老、基本醫療保障等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老年養護院、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成投用。

  ——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劃撥土地245畝,新建了一中科技樓、學生公寓樓及體育場,二中教學樓、三中初中部、六中新校區、新興小學、新興幼兒園等一批校舍,新增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位6100個、學前教育園位4300個。

  ——城鄉醫療基礎條件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中醫院醫技綜合樓建成投用,縣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疾控中心遷建進展順利,縣人民醫院創建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蔚然成風,《椒鄉里的麻辣事》在國家大劇院成功展演,《甘谷縣誌(1985-2011)》出版發行,建成鄉村舞臺195個、文化廣場70個。

  ——統籌推進大城區、小城鎮、美麗鄉村建設,實施甘麥二級公路、客運中心、大莊水庫、禮辛水庫等各類重大項目563項,完成投資277.9億元。

  ——堅持不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實施了引洮供水二期、城區集中供熱、地下管網、濱河路風情線等市政項目,改造甘摩廠、車場街等棚戶區5處,開發住宅小區55處230萬平方米,敷設天然氣管網62公里、供熱管網32公里,建成了一批便民市場、停車場和公廁。

  ——因地制宜推進特色小鎮建設,著力補齊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引導人口、産業和生産要素向鎮中心聚集,磐安、六峰、安遠、禮辛等小城鎮集聚效應初顯。

  一件件順民意、暖民心的民生實事,讓甘谷縣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突出工業強縣 經濟發展向穩向好

  2022年3月11日,傑瑞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開工儀式在甘谷縣六峰鎮舉行。同一天,六峰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等72個項目同步開工,迅速掀起了“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熱潮。

  甘谷縣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六峰工業園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綠色建材産業園加快建設,建築建材、化工顏料、農副産品加工等傳統産業穩健推進,服裝鞋類、新型能源提速發展,古坡千瓦風電場啟動建設,天宏鞋業、恒遠鞋業、鑫泰木業實現出城入園。

  ——積極扶持非公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協調落實信貸資金47億多元,新增市場主體1.1萬餘戶,全縣規上企業達到25家。商貿物流蓬勃發展,尚都百匯、大什字地下商城、三保華盛成為縣域標誌性商業綜合體。

  ——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突破、持續發展的有力抓手,發展電商主體4900多戶、網店5000余家、物流快遞企業11家,鄉鎮電商物流服務站15個,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267個。2021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3.41億元,同比增長39.7%。

  ——加強對外經貿合作交流,積極參加“津洽會”“絲博會”“蘭洽會”“江浙招商”等活動,簽約重點招商項目49個,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與此同時,文化旅遊也深度融合發展,毛家坪遺址保護規劃通過省級評審,古坡草原旅遊環道基本建成,脊獸産業園抓緊建設,甘谷麻鞋入駐北京故宮博物院線上線下交易平臺,大像山文化旅遊節列入“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系列活動,全縣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2.1%。

  夯實基礎設施 守護生態家園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甘谷縣堅持以路為骨架構建大城區,新建了康莊路沙溝立交橋、西環路、新安大道等城區道路,改造了城區“五縱九橫”全部路網,實現了濱河路東西全境貫通,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8.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8.2%。

  全面提升農村道路通達通暢能力,實施了謝家灣永豐大橋、禮辛清溪河大橋、武家河喬家河大橋等橋梁工程,改造提升了涇甘路、謝禮路、八大路等通鄉公路。

  在交通發展的同時,甘谷縣還堅守生態環保底線,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縣域環境品質持續向好,生態屏障日益鞏固。

  ——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國之大者”,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生態環境保護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達標。強力推進煤炭市場監管、農村“四燒”治理、清潔能源改造等重點工作,新建垃圾焚燒站7個、生活垃圾轉運站18個,整治燃煤鍋爐162台,完成“三改一補”2.8萬戶,城區餐飲門店清潔能源改造實現全覆蓋。

  ——全力打好碧水攻堅戰,嚴格落實河長制,常態化開展巡河護河,清理疏浚河道118公里,整治渭河排污口36個,治理柳湖、沙家巷、東南渠等黑臭水體178處,渭河(甘谷段)水質保持國家Ш類標準。

  ——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磐安鎮污水處理廠和7個鄉鎮污水處理站建成投用。穩步推進凈土持久戰,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全面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均達到80%以上。

  ——完成各類造林29.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77.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覆蓋度分別達到19.8%、83%,建成北濱河路沿線、永安西山、篩兒溝流域、磐安東坪等區域生態長廊。

  隨著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甘谷將會成為生態自然、宜居宜業、特色鮮明、充滿魅力的美麗縣城。

  堅持黨建引領 築牢發展基石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甘谷縣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持續深化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和“四抓兩整治”,統籌推進各領域黨建提質增效,改造提升村級黨群綜合服務中心206個,創建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示範點95個,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311個,90%的行政村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

  ——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探索創新“黨支部+”發展模式,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堅持新時代好幹部標準,大力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完成鄉村兩級換屆,鄉鎮領導班子35歲以下科級幹部比例提升至34%,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結構更趨合理、活力顯著增強。

  ——著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13名,公開招考各類公職人員1413名。紮實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和“四察四治”專項行動,深入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幹部作風持續好轉、辦事效率明顯提升。

  甘谷縣還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防範化解風險隱患,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深入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建築施工、非煤礦山、特種設備、食品藥品各領域安全隱患,全縣安全生産形勢總體穩定。持續深化法治甘谷、平安甘谷建設,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兩搶一盜”、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六位一體”治安防控體系更加完善。

  甘谷縣將繼續實施“生態立縣、産業強縣、人才興縣、開放活縣”戰略,統籌經濟和生態、城鎮和鄉村、發展和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全力打造“一縣一城三基地”,為建設幸福文明和諧美麗新甘谷而努力奮鬥。(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