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舒城縣農科所將文明實踐觸角延伸到田頭—— “田間課堂”,忙了專家富了民
來源:安徽日報  |  2022-05-20 10:00:33

  “老陳啊,你家今年瓠子收得差不多了吧?這個品種還好賣吧?這地要休耕一個月,養一養地力,否則會影響下一茬種植的。”近日,在位於舒城縣桃溪鎮的安徽六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舒城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阮琦琦向蔬菜種植大戶陳士波問起今年蔬菜種植情況。

  “農科所的技術員對我們太關心了,幾乎每個星期都會來向我們了解情況。每年還給我們推薦新品種蔬菜。像這種短瓠子,就是阮所長去年推薦的,比老品種每公斤價格高了一兩塊錢呢!”陳士波告訴記者。

  近年來,舒城縣農科所充分利用科研場所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通過打造“田間課堂”,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讓先進的農業技術、最新的蔬菜品種走出研究所,走向田間地頭,走到農民中間,促進增收致富,受到廣泛好評。

  安徽六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有6000余畝種植基地,主導産業為優質蔬菜、綠色稻米種植和農産品精深加工。“園區裏不僅有蔬菜種植大戶,還有41個大棚是我們農科所的實驗大棚。”行走在科技園區內,阮琦琦告訴記者,41個大棚種了400多個品種的辣椒、番茄、黃瓜、茄子等蔬菜。

  “我們每年都會挑選出最適合舒城縣種植環境、市場的30多個品種蔬菜,向縣裏蔬菜種植大戶推薦。我們也會組織集中培訓、田間授課,推介種植新技術和蔬菜新品種。”阮琦琦説。

  在城關鎮城南村,蔬菜種植大戶徐家宏迎來了老熟人——農科所技術員周冬冬。看到工人們正在採摘黃瓜、瓠子、西藍花,周冬冬上前了解新品種生産銷售情況。

  “農技人員每個月都會到田間地頭來了解情況,給我們傳授技術。”徐家宏説,通過田間課堂,他種植蔬菜的效益大大提高。

  “就説這種瓠子,以前咱們只會種、不會管,一畝地只能收2000公斤。通過田間課堂的學習,我開始在大棚裏搭架種植瓠子,現在一畝地能收5000公斤呢!”徐家宏向記者介紹,他家120畝地種植蔬菜,每年利潤就有40多萬元。

  “農業技術只有走到田間地頭,才能真正實現價值,真正服務農民。我們從2013年開展技術培訓工作以來,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教學等方式,為縣內外技術幹部、新型農民、大中專院校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技術服務,已累計培訓各類學員2萬多人次。”舒城縣農科所所長葛自兵説。

  此外,該縣農科所從2020年開始,為中小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培訓,結合園區産學研教育基地,為來園區的大中小學生開展科普等活動,已接待了40多批次5000余名學生。(安徽日報 記者 袁野)

編輯:查宛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