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牽手” 共創共享生態紅利
來源:安徽日報  |  2022-05-26 10:32:48

  5月23日一大早,一輛標有“蘇皖合作垃圾清運車”標識的車輛,從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鎮駛入郎溪縣淩笪鎮下吳村,依次將各個村民組的生活垃圾收集裝車,運回天目湖鎮處理。

  “從去年6月開始,我們村的生活垃圾交由天目湖鎮收集處理,這是蘇皖邊界地區推動生態共建的創新舉措。”下吳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陳福元告訴記者。

  下吳村與溧陽市天目湖鎮毗鄰,貫穿兩地的洙漕河是溧陽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大溪水庫上游的主要來水河。天目湖鎮與下吳村積極探索實施省際生態一體化保護新機制,推動飲用水源保護共治。2021年4月,雙方正式開啟跨省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模式,下吳村15個村民組800余戶村民的生活垃圾交由天目湖鎮處理。

  “以前,我們村將垃圾清運外包,每年要支付30萬元管理費用,壓力較大。現在交給天目湖鎮的天目湖生態水源地建設有限公司清運處理,每年只需支付10萬元,既節約了開支,管理也更加規範。”下吳村黨總支書記蔣福金告訴記者。

  實際上,這並不是兩地在生態治理上的第一次“牽手”。

  在下吳村窯場組,幾臺推土機和挖掘機正在田間作業。一塊塊高低不平、長滿野草的蝦田被挖開、填平、壓實,變成平整肥沃的良田。

  “去年,我們和天目湖鎮聯手開展生態共建,全村2880畝蝦田全部退養還田。”蔣福金説,今年5月中旬,施工方進場開展土地平整、田塊分割、機耕路及溝渠修建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20台機械開足馬力作業,爭取在今年9月底完成農田改造任務,確保秋季能適時播種。

  受溧陽産業輻射,下吳村青蝦産業發展迅速。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推進,2018年,以生態為底色的蘇皖合作示範區正式建立,江蘇天目湖鎮和淩笪鎮生態共建開始提速。2020年6月,天目湖鎮提出以生態補償的方式,引導下吳村青蝦養殖戶退出養殖,退養的所有蝦田由其承包接管,土地整理改造後用來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等常規糧食作物。經過努力,去年5月,下吳村青蝦全部退養。

  “全村實施青蝦退養,不但優化了生態環境,也遏制了耕地‘非糧化’,有效保護了耕地。”蔣福金告訴記者,土地改造後實施統一經營,推廣有機糧食規模化種植,進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價值,村民不僅增加了收入,還可以騰出手來發展茶産業,真正享受到生態共建帶來的紅利。(安徽日報 通訊員 夏忠羽 記者 張敬波)

編輯:查宛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