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入選國際濕地城市—— “濕”情畫意的“合肥實踐”
來源:合肥日報  |  2022-06-16 10:05:29

合肥入選國際濕地城市——  “濕”情畫意的“合肥實踐”_fororder_3ee351a5-4ffe-4fc7-9d02-3a2b6e6606af

鬱鬱蔥蔥的月亮灣濕地 攝 記者 郭如琦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消息,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名單近日揭曉,全球共25個城市獲此殊榮,其中,我國佔7個,包括合肥、濟寧、梁平、南昌、盤錦、武漢、鹽城。

  “國際濕地城市”是目前國際上在城市濕地生態保護方面規格高、分量重的一項榮譽,代表一個城市對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合肥首次申報就順利通過。“國際濕地城市”美譽背後,合肥有著怎樣的資源稟賦和生態擔當?

  四季“濕”意盎然

  初夏時節,環巢湖十大濕地處處是水清岸綠、野趣盎然的美麗景象。

  走進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花塘河片區,茂盛的蘆葦蕩裏,水網縱橫。靠近岸邊的淺水區,野生黑魚正在護仔,水中央一隻只野水雞悠然覓食,天空不時有不知名的鳥兒飛過……

  “雖然這裡連外賣都叫不到,可每天生活在這樣的詩意空間,還是很幸福的!”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張樂樂笑著説,“半島濕地公園濕地面積623.45公頃,濕地率62.45%,主要由花塘河濕地、蘆溪濕地、烔煬河濕地、雞裕河濕地以及巢湖沿岸灘塗濕地區域組成。近年來半島濕地投資1.5億元,實施了系列修復工程,修復濕地面積2258.9畝。”

  去花塘河濕地觀候鳥,在蘆溪濕地看夕陽,又或是在月亮灣濕地欣賞蘆花似雪,浪濤陣陣……如今的半島濕地公園一年四季都有動人的美景。

  “通過修復保護,公園內的動物種類由2016年的55種,增加到現在的142種。這其中就有國家Ⅰ級保護物種黃胸鹀和東方白鸛,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魚類胭脂魚等。”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李明丹説,巢湖半島濕地蓄水量約935萬立方米,日平均處理水量24.25萬噸,濕地凈化水質達到Ⅲ類標準,出水水質長年穩定在Ⅳ類以上。

  城市有濕地,生活多詩意。

  步入合肥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沿著觀景平臺移步換景,眼前水草豐茂、碧波盪漾,藍天綠水之間,一隻只鳥兒或低飛,或遊弋,或覓食。“濕地公園東至臘樹圩西河岸,西至塘西河與徽州大道交界處,南至派河入湖河口,北至塘西河北岸,總面積1535.31公頃,濕地率85.83%,是城市與湖泊之間的過濾帶。”該濕地公園運管部負責人汪皓説,來自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的城市雨水會流入圍堰濕地,經過水生植物的凈化過濾匯入巢湖。

  近年來,該濕地公園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原則,累計投入2.1億元,完成濕地保護修復5000畝,栽植池杉、烏桕、女貞等食源性樹種近10萬株,有效恢復和提升了環巢湖地區城市濕地風貌,保障了環巢湖沿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

  據監測,該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該濕地工作人員楊蓉蓉介紹:“目前,這裡鳥的種類和種群數量,在整個環巢湖地帶居於首位,是各種巢湖水鳥分佈最集中的地段。”

  合肥守好濕地“生態綠色”,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成色。如今,環巢湖沿線,一個個濕地串珠成鏈,猶如一條閃耀的“翡翠項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本地市民、外地遊客,聚焦巢湖邊,在規定區域欣賞“三面青山一面湖”的美景。

  還“濕”合肥方案

  濕地是介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生態空間。

  “濕地在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資本。”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周立志説。

  申報國際濕地城市,有著一整套嚴苛的標準,如行政區域內濕地率在10%以上、濕地保護率不低於50%,僅這兩個剛性指標許多城市就達不到。

  合肥何以能夠脫穎而出,首次申報就順利通過?

  合肥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全國第五大淡水湖——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數據顯示,全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全市濕地類型分湖泊濕地(佔69%)、河流濕地(佔8%)、沼澤濕地(佔1%)和人工濕地(佔22%)4類。擁有國家重要濕地1處,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濕地保護率達75%,位居全省第一。

  環巢湖區域是全市最大的濕地分佈區。近年來,合肥強化環巢湖濕地修復,以湖堤外側及入湖河流濕地修復為重點,大力實施“退耕、退養、退居”還濕,擴展濕地生態空間。

  “圍繞退耕還濕,環湖1公里範圍內傳統種植模式全部退出,恢復和修復濕地,減少面源污染項目。圍繞退養還濕,回收十八聯圩、巢湖半島等濕地魚塘經營權,取消灘塗養殖,推廣生態養殖,減少養殖業污染。圍繞退居還濕,開展村莊搬遷和房屋拆遷,減少生活污水排放。”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説。

  針對生境、水系、水質、水量等濕地保護的核心問題,合肥還以十五里河、南淝河、兆河等37條入湖河流、灘塗濕地為重點,規劃建設10處濕地,總面積達100平方公里,投資概算約95億元,形成環巢湖濕地群。

  “合肥首開保護濕地立法先河,出臺《合肥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的決定》,為環巢湖濕地保護劃出‘紅線’。同時我們制定印發了《環巢湖十大濕地建設計劃任務清單》以及《環巢湖十大濕地管養技術導則》。”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説。目前,全市累計修復恢復濕地6.5萬畝。

  生態濕地讓合肥迎來“貴客”。

  最新數據顯示,環巢湖濕地記錄的植物數量由2013年的211種升至目前的275種。環湖濕地鳥類資源共計達18目73科300多種,東方白鸛、白琵鷺、紅胸秋沙鴨、蓑羽鶴等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選擇在這裡棲息、繁衍。

  “濕地+”常態管護

  濕地活,生態興。

  “合肥大力實施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修復工程以後,維管束植物和鳥類的種類與數量以及濕地植被面積均顯著增加,年凈化水量達4億噸,蓄洪量達2.3億噸,取得顯著生態效益。這些工作在全國具有很好的創新性和示範性。”省林業局濕地管理處處長周小春説。

  濕地要建好,更要管護好。

  “隨著環巢湖十大濕地的全面建成,下一步重點就是轉為管養。”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説,自2022年起合肥將連續3年每年安排預算約8500萬元,專項用於環巢湖十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構建濕地後期管養長效機制。

  作為合肥首個“國字號”濕地公園,三河國家濕地公園已經在科研監測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我們與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進行科研合作,對濕地公園的植被覆蓋和土地覆蓋類型、重要環境因素、外來物種等開展長期的監測工作。”三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管文華説。

  “監測好比是‘體檢’,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濕地生態功能。”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説,下一步合肥將搭建濕地智慧平臺,持續開展巢湖生物資源調查研究和濕地生態監測,對濕地修復成效進行科學評估,實現十大濕地數據共享、行動同步,建立濕地資源本底數據庫和生態預警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十四五”期間,合肥將發展特色濕地産業,創新“濕地+旅遊”産業模式,依託三河、半島、湖濱等濕地,重點打造一批濕地生態旅遊示範點,培育發展生態、特色、高端旅遊項目,帶動環巢湖周邊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合肥日報 記者 華新紅)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