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來春梅 侯齊 攝影報道
6月16日,中國第一個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劉天關”投運50週年,安全可靠送出電量超過760億千瓦時。
20世紀60年代,為了緩解陜西省嚴重的缺電問題,國家計劃建設“劉(家峽)天(水)關(中)”輸電工程,將劉家峽水電站的電力向陜西送出,同時貫通關中、天水、蘭州、西寧幾個獨立電網,形成陜甘青一體的電力網絡,最大限度地滿足這些地區的用電需求。1970年4月“劉天關”工程全線開工,1972年6月16日,工程正式投入運行。
據了解,“劉天關”輸變電工程起點在甘肅劉家峽,終點在陜西關中,總長超過534公里,這是我國當時輸電距離最長、電壓等級最高、輸電量最大的輸變電工程。該工程是中國第一個330千伏輸變電工程,代表著20世紀70年代中國輸變電建設的最高成就,首次實現了中國電網從220千伏到330千伏的升級跨越,形成大西北獨有的電網骨架,是中國電網向超高壓、遠距離、大容量傳輸發展的里程碑。
作為該工程的送出端,50年來,劉家峽水電廠不斷優化機組運行方式和檢修策略,大力開展老舊設備改造和技術升級,2007年易址新建了甘肅省第一座330千伏GIS開關站,進一步提升了送出能力。2018年建成甘肅省十二五規劃重點工程——洮河口排沙洞及擴機工程,新增2台15萬千瓦機組,全廠總裝機容量躍升至166萬千瓦,該工程成功實現“渾水排沙、清水發電”的設計目標,不但有效緩解庫區泥沙淤積對大壩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而且極大提升了電站調峰和發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