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錫林郭勒:把祖國北疆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
來源:內蒙古日報  |  2022-07-11 12:22:52

  原標題:把祖國北疆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

錫林郭勒:把祖國北疆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_fororder_1

  錫林河九曲灣草原美景。

錫林郭勒:把祖國北疆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_fororder_2

  沙地恢復勃勃生機。

錫林郭勒:把祖國北疆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_fororder_3

  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巴彥寶拉格典型草原核心區美景。

錫林郭勒:把祖國北疆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_fororder_4

  工作人員正在開展草原監測工作。

錫林郭勒:把祖國北疆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_fororder_5

  錫林郭勒盟退耕還林項目區一角。

  錫林郭勒盟地處祖國北疆,首都北京正北方,地域面積寬廣,地貌類型多樣,既有國內草原類型和植被種類最為齊全、佔內蒙古草原四分之一的錫林郭勒草原,又分佈著較為豐富的森林、濕地和水域資源。全盟草原面積28985萬畝,可利用草原面積27426萬畝。主要類型有溫性典型草原類、溫性草甸草原類、溫性荒漠草原類、溫性草原化荒漠類、低地草甸類,分別佔草原總面積的58.72%、13.55%、17.74%、2.06%、7.89%。全盟森林資源面積2306萬畝,其中,喬木林503萬畝、灌木林1803萬畝。濕地面積1786萬畝。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25個,面積3045萬畝。渾善達克和烏珠穆沁沙地東西橫貫盟域,分佈面積5295萬畝,佔全盟面積的17.4%。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決定了錫林郭勒盟在構築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中的重要地位。

  長期以來,錫林郭勒盟始終將生態保護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依託國家項目政策支撐,深入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生態環境總體退化惡化趨勢得到遏制。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錫林郭勒盟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産業轉型升級,著力實施一系列保護治理措施,生態環境持續恢復改善。

  不斷建立健全制度體系 層層壓實草原生態保護責任

  錫林郭勒盟按照“源頭預防、過程式控制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謀劃設計,先後制定出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草原保護利用建設促進全盟草原生態持續好轉的實施意見》《禁牧和草畜平衡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性、規範性文件,初步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草原生態管理逐步邁入了規範化軌道。

  該盟嚴格執行地方人民政府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全面加強森林、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管理。以重要生態功能區、敏感區、脆弱區和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為重點,統籌考慮産業佈局、功能定位、要素配置,將盟域面積的64.18%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堅守生態底線。

  同時,全面開展生態資源資産普查,建立自然資源資産臺賬,編制草原、森林、濕地等資源資産負債表,探索實行《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考核辦法》《旗縣市(區)黨委書記抓生態建設述職制度》以及任期考核制度,全面落實領導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推動生態保護建設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立足全盟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和生態環境狀況,編制了《錫林郭勒盟構築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總體規劃》《錫林郭勒盟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錫林郭勒盟主要水系治理和濕地保護總體規劃》等綜合性生態保護建設規劃,為草原森林濕地資源保護髮展提供技術和制度支撐。

  嚴格執行保護措施 促進草原生態持續向好

  十年來,錫林郭勒盟認真實施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將全盟2.7億畝草場納入補獎政策範圍,劃定草畜平衡區2.2億畝、禁牧區0.5億畝,科學核定適宜載畜量,實行責任落實與資金髮放相掛鉤機制,配套推進農區禁牧、沙地禁羊措施,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多年來的超載過牧問題得到初步遏制。

  特別是近幾年,錫林郭勒盟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畜牧業調結構、轉方式作為草原生態保護重要舉措,統籌考慮生態修復與牧民增收兩者關係,大力實施“減羊增牛”,全盟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連續呈現負增長,總規模壓減到1328萬頭只,控制在適宜載畜量範圍內。

  同時,盟級財政每年安排3500萬元,以每畝補助30—65元的標準,對渾善達克沙地小札格斯臺重度沙化區等4個重要生態功能區,試點實行特殊保護措施,生態恢復明顯,深受群眾認可。

  在此基礎上,該盟認真總結過去好的經驗做法,克服財政壓力,從2018年開始每年投入1.68億元,在草畜平衡區全面推行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措施,促進草原休養生息、科學利用。此外,還嚴格執行徵佔用林草資源審核審批管理制度,源頭控制,防止亂採濫伐、亂佔亂建等破壞草原林地違法行為發生。嚴格執行森林資源限額採伐制度,全面禁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強化打草場保護管理,全面推行輪刈、留茬、留籽帶等各項保護措施,有效遏制了商業化掠奪性經營。

  精心實施重大修復工程 恢復提升生態防護功能

  錫林郭勒盟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自然修復和工程治理相結合,遵循植被生長規律和水資源承載能力,堅持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原則,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重點治理重度退化沙化區,提前干預中度和輕度退化沙化區,提高生態修復治理建設的綜合性、系統性、長效性。

  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該盟依託京津風沙源治理、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退耕還林還草、森林撫育、造林補貼等項目支撐,以六個百萬畝(樟子松、沙地榆、灌木柳、水源涵養林、低效林改造、重度沙化區治理)工程為抓手,統籌推進實施退化草原、兩大沙地、三個水系等重點區域修復治理。2013年以來,累計完成生態治理建設面積1973萬畝,其中草原建設面積1124萬畝、林業建設面積849萬畝。

  截至目前,該盟已建成完善了多倫縣百萬畝樟子松、東烏珠穆沁旗寶格達山30萬畝水源涵養林、錫林浩特市30公里錫林河生態恢復涵養帶和毛登牧場63萬畝現代草業經營基地等一批精品工程。“錫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態修復項目”入選聯合國草原生態修復典型案例,成為向世界推薦的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草原生態修復樣板。

  不斷提升監管執法水準 全面鞏固生態保護建設成果

  錫林郭勒盟結合機構改革,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將原來的盟旗兩級生態保護機構職能整合到林業和草原局,保留蘇木鄉鎮生態綜合執法中隊和嘎查村生態管護員,形成了四級草原生態保護監督管理體制。

  與此同時,建立由林草主管部門牽頭總抓、27個相關單位參與的常態化綜合執法監管機制,聚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自然資源部年度衛片執法、國家森林草原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鞏固全國打擊毀林專項行動成果,深化全區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國有林場已墾林地專項整治,全面排查整治違規違法侵佔森林公園破壞生態問題,嚴格開展監督檢查、綜合執法、整改落實,通過處罰、約談、追責、移送司法機關等手段,對破壞生態違法違規行為形成了有效震懾。

  錫林郭勒盟還圍繞林長制工作貫徹落實,積極推進智慧管理和信息監管平臺建設,著力提升林草科學化監測監管水準。此外,加強草原生態監測評估工作,配合國家、自治區完成了各旗縣市(區)綠色發展評價,天然草原生態狀況綜合評估,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為加快林草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經過多年來持續保護治理,錫林郭勒盟生態環境呈現逐年恢復態勢,生態惡化發生逆轉,生態屏障作用已經顯現。

  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雙增”。2011—2021年,全盟草原平均植被蓋度46.19%,産草量58.82公斤/畝,比2000—2010年平均值分別提高5.85個百分點和19.24公斤/畝,多年生牧草種類增加,群落結構趨於合理,森林覆蓋率達到7.59%,比2010年提高0.45個百分點。

  沙化土地面積和沙化程度“雙減”。與2010年相比,全盟沙土地面積減少到8835萬畝,減少42萬畝,其中流動、半流動沙地面積減少到710萬畝,減少334萬畝,在渾善達克沙地南緣建成了長420公里、寬1-10公里橫跨五個旗縣的林草生態防護體系,有效遏制了沙地的擴展蔓延。

  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十八大以來新增國家級草原公園試點5個,國家濕地公園4個,國家沙漠公園2個。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不斷恢復增多,有野生種子植物1200余種,野生動物260余種,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功能持續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是錫林郭勒盟生態保護建設取得實效的重要十年,也是為進一步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夯實基礎的關鍵十年。

  今後,錫林郭勒盟將圍繞構建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定位,堅持扛起草原生態保護的政治責任,不斷健全完善生態保護建設體系,全面推行林草長制,聚焦北方防沙帶總體佈局,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在全面保護好草原生態的基礎上,認真實施草原修復治理、沙地綜合治理、水系濕地保護治理、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森林品質提升、鄉村綠化美化等六大生態修復工程,著力打造以草原生態為根基,集草原、森林、濕地、沙地等生態要素于一體的全域生態防護格局,把祖國北疆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文/巴依斯古楞 圖片由錫林郭勒盟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編輯:楊亞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