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閩寧鎮養和牛
來源:寧夏日報  |  2022-07-27 12:36:47

我在閩寧鎮養和牛_fororder_截屏2022-07-27 09.56.25

專家王之盛(左)、蘇華維(右)幫王瑞剛(中)優化飼草配方。

  盛夏炎炎,黑色的和牛在棚下一邊聽音樂,一邊接受按摩。每隔5至10分鐘,棚頂的攝像頭便會抓取實時圖像發送到智慧平臺,傳輸給技術員,“在場+在線”管理,讓和牛生長的全程一目了然。“當室外氣溫超過30攝氏度,我們就會給牛棚一天灑四五次水,幫助降溫。只有在舒適的環境下,牛才能長好肉。”7月26日,寧夏犇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瑞剛對記者説。

  王瑞剛與和牛的緣分,要從3年前説起。2019年,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糰子公司海墾集團與閩寧鎮達成肉牛産業合作意向,搭建合作平臺發展和牛養殖。王瑞剛抓住時機,引進海墾和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和牛胚胎與凍精,試驗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術,建設和牛繁育、育肥基地。3年來,犇旺公司從擁有100多頭改良和牛,發展到擁有400多頭和牛“二代”,和牛的品相和肉質都大幅提高。公司還通過科學管理將初生和牛死亡率從15%降低到10%。

  “牛生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學問,三分靠基因,七分靠管理。”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寧夏永寧肉牛科技小院首席專家蘇華維告訴記者,中國農業大學每年都會派2名研究生常住犇旺公司,一方面做技術推廣服務,一方面做科學研究。

  近年來,犇旺公司在本地化初飼料開發與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試驗不斷調整配方,比如飼草中加入紅酒糟可使牛肉肉質更鮮美、保質期更長;加入玉米芯比加入稻草麥秸,每公斤節省成本0.3元至0.4元;種植苜蓿、甜高粱、巨菌草,可使飼料成本降低等。按照牛的生長階段分群分欄、科學配置飼草熱量和蛋白質、給初生牛犢穿馬甲提高繁活率……每個細節的把控,不僅節本增效,更促進了肉牛養殖産業的轉型升級。“雖然我跨行創業,但我相信科學,在試驗方面不惜投入,憑良心養好牛。”王瑞剛説。

  犇旺公司除繁育和牛外,還養殖安格斯、西門塔爾等肉牛品種,一體化、標準化、差異化肉牛養殖的路逐步拓寬。好酒不怕巷子深。2018年,深得廣州人鍾愛的火鍋店傳記潮發經過1年尋找,選定寧夏犇旺公司為直供商,犇旺的和牛從寧夏屠宰場到達廣州餐桌只需數小時。因供不應求,2019年,在王瑞剛的幫助下,傳記潮發在閩寧鎮木蘭村租地建起養殖場。

  在閩寧鎮,犇旺公司不僅是“頭部企業”,還是孵化基地。7月18日至19日,王瑞剛邀請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專家團在科技小院開展技術服務日活動,十多名專家在農戶家、小型養殖場、合作社、養殖基地等走訪,與養殖戶交談,現場技術指導,找問題提方案,還針對養殖戶的各種問題授課1天。“這次授課最大的特點是實操性強,專家把牛的疾病、飼料配比、經營管理、疫苗改進等方面都講到了,我們受益匪淺。”園藝二村村民馬存説。目前,犇旺公司已帶動閩寧鎮200多個養殖戶發家致富,戶均年增收1.4萬元。

  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營養與飼料研究室主任王之盛説,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專家”的産業化發展模式,犇旺公司正在向現代農業科技養殖試驗示範基地邁進,並將在帶動周邊農戶、合作社等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王瑞剛説,今年,犇旺公司將建成一條屠宰分割生産線,延伸産業鏈,提高産品附加值。經過3至5年的繁育,將和牛品質穩定下來,讓育種“晶片”實現本地化,讓特色養殖助力鄉村振興。

編輯:郭建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