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包頭市:全力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品質發展
來源:內蒙古日報  |  2022-08-15 14:20:17

  原標題:全力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品質發展

內蒙古包頭市:全力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1

   土右旗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基地。

內蒙古包頭市:全力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2

  霧培微型薯。

內蒙古包頭市:全力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3

  東河區華鹿現代農業園區智慧溫室蔬菜育苗。

內蒙古包頭市:全力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4

  草莓新品種。

內蒙古包頭市:全力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5

  固陽縣黃芪種植基地。

內蒙古包頭市:全力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6

  規模化養殖。

  近年來,包頭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農牧業增産增效、農村牧區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三條主線”,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之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品質發展。

  圍繞增産增效  全面推動現代農牧業高品質發展

  立足主業抓增效  農牧業生産穩中有升

  明確發展路徑,佈局優化。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建設國家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出基地”的戰略定位,以建設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農畜産品加工産業基地為目標,明確了糧經飼、種養加、産供銷“三個一體化”的發展路徑,加快打造玉米、馬鈴薯、肉類、果蔬、食品“五大産業集群”,做大做強糧油糖、飼料肥料、肉類、雜糧、中藥材、食品、果蔬等“十大産業鏈條”。

  種植業風調雨順,連創新高。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2019年來累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81.71萬畝,畝均增産10%以上。在自治區率先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新技術,形成了完整的推廣機制,被農業農村部確立為國家首批重點推廣地區;今年種植37萬畝,居全區第一,預計畝均純利增加500元。帶動糧食生産連年豐收、産量提高,達到25億斤以上。

  畜牧業擴規增量,連創高效。圍繞穩數量、提品質、增産量,堅持草畜一體化發展,加大品種改良,強化飼草料保障,推動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引進中糧、希望、中農發、大北農等行業龍頭實施規模化種養項目,帶動全市農作物標準化生産面積達到352萬畝、標準化養殖達到294.3萬頭(只)。生産規模穩步擴大,豬牛羊等牲畜存欄年均增長20%以上。

  設施農業提檔升級,創新突破。與全國唯一的設施農業院士李天來合作,推廣國內領先的組裝式內儲熱高效節能溫室,實現了山北高寒地區冬季不加溫生産,建成高效設施農業基地5萬畝;與內蒙古農科院合作,推廣國內領先的二氧化碳氣肥技術1萬畝,果蔬增産20%以上。蔬菜自給率達到60%以上。

  立足主體抓發展  基地建設加快推進

  全面引大引強。圍繞打造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農畜産品加工産業基地,編制了專項規劃,分年度制定了實施方案,印製了重點項目區域佈局圖、招商引資重點企業分佈圖等10張圖表,實現挂圖作戰、閉環管理、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同時,梳理了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580家,擇優確定300家,重點跟進,分頭對接。累計簽約項目96個,協議金額463.6億元;落地項目72個、開工項目36個。

  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以消費需求為導向,以優質優價為目標,選擇達茂草原羊、沙爾沁辣椒、老海岱大蒜等有基礎、有前景的本地品牌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兩品一標”達到193個。注重産銷銜接實效,通過舉辦牛羊肉産業大會、綠色農畜産品博覽會等各類展會,既促進了農企利益聯結,又提升和擴大了品牌影響力。同時,更注重新模式新業態的培育,推動“包頭農牧”APP上線運行,成為包頭市首個為農牧民提供政策諮詢、生産經營等全方位信息服務的專業化平臺。培育敕勒壹品、糧老頭、正北芪等電商品牌和電商服務站點187家,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立足主責抓服務  産業化發展水準持續提升

  産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快。緊盯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服務組織“三個主體”,強化政策資金落實、包聯指導服務、幫助企業晉等升級“三項服務”,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截至2021年底,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4家合作社進入全國農民合作社500強。5個現代農牧業園區、3個食品加工園區入駐企業262家,全市農畜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3%。其中,土右旗被評為國家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九原區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達茂旗被評為全國草原保護建設科技綜合示範區。

  産學研水準進一步提高。從人才選育、科研推廣、成果轉化“三個關鍵”環節發力推動産學研一體化發展。科技人才培育方面,圍繞玉米、馬鈴薯、果蔬等主導産業建團隊,派出103名農技人員,採取“五個一”方式(一幅技術圖、一套記錄表、一張明白卡、一個記錄本、一本技術冊),深入一線實現服務全程覆蓋。新品選育方面,設立中科院綠色農業包頭中心、中國工程院飼料院士工作站、中國工程院設施園藝院士工作站和中國農大玉米工程技術院士工作站。強化聯合攻關,育成農作物新品種23個。其中,尚春明團隊研製的“星宇”系列番茄在全國種植份額達到10%以上;李文霞團隊研製的“包玉”系列玉米新品種推廣面積超過500萬畝;汪海霞團隊成功選育了適合包頭市的草莓新品種3個;“戈壁短尾羊”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鑒定,填補了包頭肉羊自主品牌的空白。成果轉化方面,在土右旗建成敕勒川現代農業産業園,在自治區率先建立了校地企合作、産學研一體、農文旅融合合作模式,成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

  品質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按照“四個最嚴”的原則,抓住産前源頭控制、産中過程監管、産後品質追溯“三個環節”,完善品質安全監管追溯體系,市、旗縣區、基地三級追溯信息平臺基本形成,國家追溯平臺登記註冊企業達到93家。建成包頭市農産品品質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成為全區首家通過“雙認證”(實驗室資質考核認證和計量認證)的盟市級檢測機構,被原農業部確定為首批農産品品質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全面推行食用農畜産品合格證制度,農畜産品總體合格率達到99%以上,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圍繞農村牧區宜居宜業  全面建設高品質的人居環境

  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圍繞《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目標,聚焦全面建成小康和脫貧攻堅戰“兩大任務”,統籌推進“五大振興”,小康社會19項涉農指標全面完成,2020、2021年全市鄉村振興年度考核居自治區前列。今年根據1號文件重點任務,逐條分解、明確責任、專班跟進,按月調度、半年督查,取得了積極成效。

  持續優化人居環境。按照自治區“七項任務”具體要求,結合包頭實際,制定並推行“六個一”工作機制(一本冊子一本書、一份信息一張圖、一套機制一本賬),全力抓好“五處理”(垃圾、污水、糞污、秸稈、地膜)、“三提升”(基礎設施、規劃管理、長效管理)、“一革命”(廁所革命),起到了規範標準、完善機制、提高品質和加快進度的作用,在全自治區推廣。生活垃圾治理覆蓋率97.4%、重點村生活污水處理率63%、廁所普及率72%,均高於全區平均水準。

  綠色興農取得新成效。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加快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化肥利用率達到41%以上,農藥利用率達到42%以上,畜禽糞污、秸稈和廢舊地膜資源利用率分別達到90%、86%和83%,均超國家、自治區水準。

  圍繞農牧民富裕富足  全面保障高品質的小康生活

  脫貧攻堅成果更加鞏固。統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立市縣兩級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防返貧和鞏固脫貧成果後評估工作專班”,組織召開旗縣區黨委書記、部門負責人抓鄉村振興述職;制定落實配套文件44個。實施産業幫扶項目135個,帶動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7822人;166家龍頭企業與脫貧戶建立利益聯結,帶動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5048人。

  率先完成涉農重點領域改革。率先完成了全國農村牧區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整市推進試點,得到了農業農村部的肯定。在摸清村集體成員、資産、資金、資源底數“四個家底”的基礎上,創新推行集體經營、聘用能人、三資入股、合作聯合、承包租賃、委託經營“六種模式”,全市所有嘎查村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率先在自治區完成了土地草牧場確權登記頒證改革,確權頒證登記率達到99.7%,做到了平穩有序。率先完成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執法改革示範窗口單位。( 文 呂學先)(本版圖片均由包頭市農牧局提供)

編輯:張國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