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貢山:厚植生態優勢 建設秀美家園
來源:雲南日報  |  2022-08-24 09:15:00

  原標題:貢山縣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厚植生態優勢 建設秀美家園

怒江貢山:厚植生態優勢 建設秀美家園_fororder_84

獨龍江鄉孔當村臘配村民小組 雲南日報通訊員 潘錦秀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陡坡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復墾復綠等生態保護建設工程,積極推進“怒江花谷”建設,實現了保護綠水青山和群眾增收致富、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互促雙贏。

  為山川添新綠

  今年6月12日,貢山縣獨龍江鄉、捧當鄉、丙中洛鎮等地的千余名幹部群眾,在沿江坡地、面山地帶、搬遷安置點周邊揮鍬鏟土,栽下了一棵棵紅豆杉、冬櫻花、四季茶花、金葉女貞等植物,接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為貢山再添新綠。

  貢山縣林草局局長趙福元説,種一棵樹,增一片綠,已成為貢山縣各族群眾的共識,僅2022年城鄉綠化美化活動開展以來,貢山縣已完成綠化美化面積201畝,種植樹木花卉2.4萬餘株。貢山縣地處怒江大峽谷腹地,是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産核心區、國家第一批重點生態功能區,境內有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全縣國土總面積的55.45%。

  清晨,披上七彩獨龍毯,帶上乾糧,獨龍江鄉迪政當村生態護林員李玉花與同伴們開始穿梭于崇山峻嶺間,守護邊境生態安全。“我們一個月巡山20天,查看管護區內動植物生長情況,看看有沒有人破壞森林、放捕獵工具、偷挖野生藥材。”李玉花説,現在獨龍江峽谷高山越來越綠,林下草果越長越好,群眾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在貢山縣,有上千個像李玉花那樣跋涉于山水間的護林員,如流動的哨兵,用腳步和汗水,默默守護著祖國西南邊境片片森林和近百公里國境線。

  為切實守護好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貢山縣建起了四級森林資源管理隊伍體系,縣裏成立了森林資源管護大隊、鄉(鎮)成立中隊、村委會成立小隊、237個村民小組成立管護小組,選聘了4680名生態護林員,73條河流有了管護主人,實現山山有人守、箐箐有人護、江河有人管,確保林區和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資源安全。同時,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以蜜源花卉種植、安置點人居環境綠化為重點的“怒江花谷”建設,種植杜鵑、櫻花等特色樹種13.664萬株,完成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1.3萬畝、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72.47萬畝,厚植生態優勢,讓生態建設與綠色生態經濟協同發展,城鄉各地綠意盎然。

  生態好産業興

  立秋前後,一批批外地遊客入住丙中洛鎮扎那桶自然村楊正祥家的客棧。扎那桶一江繞村、樹林茂盛、風景秀美,民族風情濃郁,是遊客們休閒避暑的最佳地。

  從最初的2間木楞房到今天的4幢平房,楊正祥依靠鄉村旅遊業和林下産業,過上了小康生活。“我們村35戶人家有8家農家樂。”楊正祥説,生態好,産業興,怒族和藏族人民靠山吃山,過上了幸福生活。

  近年來,丙中洛鎮利用當地良好的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開展“觀光農業+旅遊業”項目建設,引導農民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稻田養魚、水果等産業,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綠色飯。2021年,丙中洛鎮共有58家農家樂和客棧,旅遊綜合收入達1.89億元。

  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立足秀美的山水風光,貢山縣各族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的殷殷囑託,積極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林下産業和生態旅遊業,厚植綠色發展底蘊,擴增生態紅利。目前,貢山縣中華蜂養殖達3.01萬箱,草果種植面積31.6萬畝,發展木本油料66.7萬畝,種植中藥材0.8萬畝,林下産業組織(生態扶貧合作社)10個,打造出獨龍江鄉、丙中洛及茶臘、東風、重丁、秋那桶、霧裏等民族村寨和旅遊特色村(鎮),讓生態産業“産金出銀”,好風景成為大“錢”景。

  如今,貢山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3.39%,綠色成為最亮眼的底色。(雲南日報記者 李壽華)

編輯:張科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