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定西打造區域黨建集群 構建協同發展體系
來源:甘肅日報  |  2022-08-30 09:56:20

  原標題:打造區域黨建集群 構建協同發展體系 定西市創新實施“雙構建雙提高”工程

  今年以來,定西市創新實施以“構建特色産業發展體系、構建農村治理體系,提高農村居民工資收入、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為內容的“雙構建雙提高”工程,著力打造區域黨建集群,構建協同發展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推動黨建與追趕發展一體推進、深度融合。

  堅持“地域相鄰、産業相近”

  打造區域黨建集群

  定西市積極適應區域聯合發展需要,緊盯牛羊菜果薯藥種“7+X”特色産業,按照“地域相鄰、川河相通、産業相近、要素相聚”原則和“一塊土地、一個産業、一個産品、一個品牌、一個黨委”的總體思路,打破區域阻隔,以“七川五河”經濟示範帶為重點,組建産業帶黨委13個,以7個縣區政府所在地鎮、9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和特色産業突出、發展基礎好的鄉鎮為中心鄉鎮,吸收具有同一産業發展優勢的鄉鎮組建20個産業片區黨委,打造以片帶産業黨委為主的區域黨建集群,著力構建片區“大黨建”格局,推動資源聚在産業鏈、收入增在産業鏈、群眾富在産業鏈。

  臨洮縣以洮河經濟帶為重點,成立沿洮蔬菜産業帶黨委,大力推行“黨建+産業”融合發展模式,對洮河沿線7個鄉鎮的人才、企業、市場等各類資源統籌配置,促進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渭源縣組建渭河川沿高原夏菜産業帶黨委,著力構建以渭河流域川沿區4個鄉鎮為主的高原夏菜産業經濟帶,打造高原夏菜現代農業産業園,形成高原夏菜産業發展新格局。

  隴西縣根據農業産業發展佈局、黨建資源分佈特點,依託6個鄉鎮和20家農機服務合作社,成立全縣農機社會化服務黨委,著力構建産業型、服務型、區域型黨建共同體。

  注重“組織帶動、産業聯動”

  構建協同發展體系

  定西市牢固樹立“大黨委”工作理念,突出黨組織引領帶動,通過産業帶黨委、片區黨委、聯合黨委促進各類資源要素“結成一根繩、擰成一股勁、下成一盤棋”,充分釋放協同聯動效應。建立“片長制”“帶長制”與“鏈長制”協調配套的推動機制,採取産業複製、延鏈補鏈、建立基地等方式,積極培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建立各類行銷市場,統一打造區域産業經濟帶。

  定西市持續完善産業黨組織與群眾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黨組織+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重點龍頭企業178家、農民合作社1.19萬個、家庭農場944家,吸納47萬戶農戶在産業片帶上就近就業增收,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工資收入。

  定西市充分發揮黨建聯建優勢,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消薄達五倍增”行動,以390個中央和省財政扶持壯大集體經濟項目村、全國組織振興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為重點,引導支農、扶貧、産業等項目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全市集體經濟村均收入同比增長45.3%,年收益5萬元以上的村同比增長10%。

  漳縣4個産業片帶黨委嚴格落實“每週調度一次、半月跟進一次、每月督導一次”的推進措施,研究制訂了黨建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年度計劃和三年規劃,激發黨建引領産業振興新動能,促進農業産業帶規範化、科學化、高效化發展。

  安定區深入推進“雙進雙促”模式,先後引導322名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進入村“兩委”班子,509名村“兩委”班子成員進入新型經營主體,累計帶動1.2萬多名群眾增收致富。

  突出“黨建引領、黨群互助”

  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定西市建立完善“行政村黨組織—網格(村民小組)黨小組(黨支部)—黨員聯繫戶”的村黨組織體系,推動91.5%的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57%的村黨組織書記兼任集體經濟和社會組織負責人,不斷強化黨組織對鄉村治理的領導作用。

  定西市落實鄉鎮班子成員聯組織帶思路、村“兩委”聯黨小組帶發展、黨小組聯黨員帶治理、黨員聯群眾帶新風的“四聯四帶”機制,創新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黨建項目”,緊盯“紅黑榜”挂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任務申報實施鄉村治理類“書記黨建項目”921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定西市開展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工作,重點圍繞充分發揮鄉鎮、村黨組織領導作用,推行“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精準化、精細化水準。

  通渭縣把“網格化”管理作為延伸黨建工作觸角的有效方式,建立基層治理鎮、村、社“三級網格”管理服務體系,以網格為單位進一步細化黨員責任區,把黨員先鋒崗設到網格、爭先創優延伸到網格、服務承諾開展到網格,村黨支部服務群眾“問題收集上不來,事情落實下不去”的兩個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岷縣積極構建“黨支部+黨員責任區+群眾”的網格化治理體系,全面開展“民意代言、幫反映訴求,事務代辦、幫解決需求,便民代理、幫興辦實事”為主要內容的“三代三幫”服務,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提供服務事項,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