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滇池北岸的“魚米之鄉”變為蓬勃發展的“雲嶺第一區”。十年時間,官渡區逐步成為了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GDP、常住人口規模位居全省首位,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先後斬獲了胡潤中國最具有投資潛力區域、雲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中國最具競爭力會獎強區等稱號。
2020年,官渡區整體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初劃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211公頃,生態保護紅線3262公頃,城鎮開發邊界12260公頃,整體構建“一軸六片區”的城市功能和産業空間格局。
2020—2022年,官渡區完成綜合整治層面42項整治任務及會展中心周邊重點提質提升層面14項重點工程,完成26條道路提升整治,完成官渡303號、萬景路等10條道路提升改造;官渡區綠化美化精品層出不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68平方米;實施“紅色先鋒”照明亮化工程,持續做好“有路無燈”“有燈不亮”問題的整改工作,確保主次幹道、背街小巷裝燈率達100%、亮燈率達95%以上。
近年來,官渡區深入實施環衛一體化管理。近三年完成1684座公廁免費開放;提升改造垃圾房405座,公廁21座,垃圾中轉站1座,在全省首創“1+3+N”公廁建設管理模式,將市政公廁、愛心驛站、便民服務驛站、文化宣傳陣地一併建設、共同管理。
截至2022年8月,官渡區垃圾分類示範片區、試點小區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達到80%以上。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了833個居民小區,共設置有1375個投放點和844組垃圾分類示範亭。投放運營“小黃狗”智慧垃圾分類設備28組,覆蓋28個小區。
官渡區181所學校、40家醫院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2021年官渡區垃圾分類工作在全市考核中排名第二;得到省住建廳表彰,並以“官渡模式”進行推廣。
近年來,昆明市計劃改造的395個城中村中官渡區有109個,佔全市的28%。官渡區完成文化生態新城等項目共計1872.73萬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完成回遷安置房建設460.32萬平方米,交付37639套回遷安置房。巫家壩片區自開發以來,片區累計完成土地供地約2035畝,是近5年昆明市開發建設的重點片區。目前,巫家壩片區已引進14個總部企業項目,片區總部經濟集聚效應已初步顯現。
十年來,官渡區突出惠民舉措,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先後對機場路(虹橋立交至大樹營)、東繞城高速、南繞城高速、東三環、二環路、昆石、昆玉高速公路道路及沿線、出入口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提升,累計完成投資約23255萬元。官渡區規劃總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的昆明市綜合交通國際樞紐建設項目建設,主體工程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累計完成投資約57.79億元。
官渡區結合昆明城市新中心的定位要求,整體構建“一軸六片區”的城市功能和産業空間格局,打造飛虎大道昆明城市新中心發展軸,形成巫家壩總部商務功能區、特色文化體驗功能區、螺螄灣國際商貿功能區、滇池生態休閒會展功能區、金馬科創健康功能區、都市時尚消費功能區六大功能片區,支撐城市新中心建設。同時加快完善昆明火車站等交通設施建設及周邊用地佈局,建設區域性國際綜合樞紐,優化各類功能空間承載對外貿易、商貿服務、會展經濟、臨空經濟等開放型經濟發展,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開放高地,建設開放發展引領區。(官渡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