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生態修復實現“擁湖發展”
來源:安徽日報  |  2022-10-11 09:45:59

  近日,淮北綠金湖,秋風微拂水面,蕩起層層漣漪,如夢如幻,遊客們流連忘返。

  “這裡經過治理髮生了大變化。”淮北市民劉明明自豪地對記者説。的確,如今的綠金湖,已經成為淮北城區地圖上一顆湛藍色的明珠,成為淮北人的驕傲。

  淮北因煤而建、緣煤而興。建市62年來,全市累計生産原煤11億多噸。地下煤炭資源和地上灰岩資源的大規模開採,造成該市41.5萬畝土地沉陷。採煤沉陷區,成為淮北最深“傷疤”、發展最重“難題”和民生最大“痛點”。

  “自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及廢棄採石宕口生態修復問題上先行先試,著眼把歷史包袱變成發展財富,努力探索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模式。”淮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該市形成“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栽上樹”的綜合治理模式,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

  據介紹,圍繞著塌陷區治理,淮北市採取的主要措施是做好“五篇文章”,進而破解“五大難題”。

  做精“保護水”的文章,著力破解沉陷深淺不一的治理難題。在“深改湖”上,淮北市對6對礦井開採形成的沉陷區深挖造湖,建設綠金湖、南湖、碳谷湖、乾隆湖、朔西湖等多個生態公園,全市濕地保護率達39.1%;在“淺造田”上,把復墾耕地放在首位,對沉陷深度在0.5米以內的淺層區域“推高填低” ,平整土地,昔日沉陷土地重新變成沃土良田;圍繞著“不深不淺種藕蓮”,對沉陷深度在0.5米至2米以內的區域,採用“挖深填淺”的方法,挖塘發展種養業,讓廢棄地變成“聚寶盆”。

  做足“利用地”的文章,著力破解沉陷時間不一的用地難題。在“穩建廠”上,淮北市對已穩沉區域,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廢棄物充填造地,建成近10平方公里的淮北高新區龍湖項目區,入駐企業60余家;在“沉修路”上,該市對採煤沉陷區域採取柔性路面設計,修建過渡路面,確保行人車輛通行安全;圍繞著“半穩半沉栽上樹”,在採煤沉陷區域內種植林苗兩用林,累計復墾造林5000余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已達44.4%。

  做活“科學治”的文章,著力破解沉陷模式不一的修復難題。淮北市從充填技術要素入手,通過“覆岩隔層注漿充填”“超高水材料充填”“膏體充填”等方式,因地制宜,綜合施策。以“覆岩隔層注漿充填”為例,該市在已穩沉的採空區上,利用高壓漿液對地下採空區裂隙、離層進行充填,提高地基承載力和穩定性。淮北礦業集團在煤礦採空區上建成建築面積 8.4萬平方米、21層、高達97米的現代化辦公大樓。

  做優“服務人”的文章,著力破解沉陷區域不一的安置難題。該市通過城郊社區型、依鎮建村型、礦村結合型、中心集聚型等模式,有效引導沉陷村莊搬遷,最大限度保護失地農民利益。該市杜集區礦山集辦事處依託下柳園村,實行小村並大村,將194戶、778名村民搬進集中規劃建設的22幢新居,配套建設學校、超市、衛生所、老年活動中心等設施,提升了搬遷群眾幸福指數。

  做好“籌措錢”的文章,著力破解沉陷投入不一的保障難題。淮北市通過政策爭取、財政投入、市場運作等方式,多舉措籌集資金,確保採煤沉陷區治理可持續、有收益。在綠金湖採煤沉陷區治理過程中,淮北市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融資22.3億元。該項目治理後恢復土地2.45萬畝,形成水域面積達1.16萬畝、總蓄水庫容達3680萬立方米的城市中心水庫。

  因採煤沉陷區治理成效顯著,淮北市榮獲中華環境優秀獎,淮北採煤塌陷區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榮獲國家工程優質獎——魯班獎。在近日淮北市召開的“淮北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淮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政治部主任王毅然介紹,截至2021年底,該市已累計投入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資金152.2億元,共治理沉陷區21.21萬畝,治理率50.55%,城市中心逐步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湖帶,淮北人民“擁湖發展”的夢想正在從藍圖變成現實。(安徽日報 記者 丁賢飛)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