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 江淮騰飛
來源:安徽日報  |  2022-10-13 14:07:36

  “九章二號”“祖衝之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全超導托卡馬克實現千秒級長脈衝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刷新世界紀錄,高性能異構DSP處理器、氫能燃料電池發動機、高剛高精密減速機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相繼問世;區域創新能力連續10年居全國第一方陣、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萬家大關、高新技術産業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加速涌現、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步入全國第一方陣……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安徽”奏出活力迸發的華彩樂章,為安徽高品質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抓好“栽樹工程”

  高能級科創平臺夯基立柱

  近日,我國首個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進入實質運行和全面建設階段。這個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大三方共建的實驗室,將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國家航天強國戰略需求,圍繞深空探測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培優建強創新載體,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夯基立柱,實現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高水準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建設19.2平方公里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形成已建、在建、擬建的“3+4+N”大科學裝置集群化發展格局,數量居全國前列。量子空地一體精密測量等大科學裝置列入國家規劃,新一代“合肥量子城域網”、合肥量子計算産業園啟動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組建運行,智慧語音、玻璃新材料2個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江淮大數據中心建設運行,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正式開通試運行,合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穩步推進,安醫大省部共建炎症免疫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科技部專家論證,新組建“陶鋁新材料”等4家省“一室一中心”。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各類國家級研發平臺216家,“一室一中心”34家,省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183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21家,院士工作站72家,安徽已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的重要省份。

  聚焦原始創新

  重大科技成果“多點開花”

  8月12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製的國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再攀“科技高峰”,其混合磁體産生了45.22萬高斯的穩態磁場,刷新了同類型磁體的世界紀錄,成為目前全球範圍內可支持科學研究的最高穩態磁場。

  10年來,依託高能級創新平臺,安徽加強前沿探索和前瞻佈局,在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搶佔制高點,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在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重大科技成果,累計106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累計11項科技成果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多個方向實現了重大科技成果“多點開花”:研製併發射成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無中繼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正式開通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牽頭研製成功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用戶最多、應用最全的量子城域網——合肥量子城域網;“九章”“祖衝之”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被稱為“人造太陽”的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ST),多次刷新等離子體運行世界紀錄,取得國際核聚變重大突破。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極端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等3項重大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超薄電子玻璃屢創紀錄。特別是獲得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中科大“40K以上鐵基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項目,填補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連續9年空缺的紀錄。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安徽省組織精銳力量開展疫情防控應急科技攻關,“托珠單抗”治療方案向全國推廣,首個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獲批上市,“無接觸自助機”“除菌毒空氣凈化機”等抗疫産品相繼投入使用,有力支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研究制定了537種中藥配方顆粒品質標準和製備工藝,是目前唯一獲得中藥配方顆粒GMP證書的企業,産品進入歐盟市場。安徽貝克聯合製藥有限公司形成了從恩曲他濱原料藥到製劑的完整産業鏈。安徽省還不斷創新醫療器械研發。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發國産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打破了高能量級超導迴旋加速器特別是醫用超導迴旋加速器的進口壟斷。質子放療磁共振圖像引導系統、4K一體化智慧腔鏡系統等成果相繼落地。2021年,全省獲授權發明專利達121732件,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9.9件,分別比2012年增長14.85倍、14.43倍。

  助推成果轉化

  新興産業集群加速崛起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推進科技成果供給和轉移轉化,不斷壯大發展新動能。在全國率先探索,支持領軍企業牽頭成功組建了安徽省智慧人機交互、安徽省水泥工業二氧化碳捕集轉化應用、安徽省生態功能性聚氨酯複合材料、安徽省水稻種業技術4家創新聯合體,通過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推進重點項目協同和研發活動一體化,促進“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産業發展”一體聯動,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有力推動了新興産業的快速發展。

  過去10年間,安徽省堅持把做優做強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深入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等十大新興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安徽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7%,佔比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21年的45.7%;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年均增長19.8%,佔比由2012年的18.1%提高到2021年的41%。2021年安徽省機器人産業規模和企業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其中六軸工業機器人産量居全國第1位;微型計算機設備産量居全國第5位;以京東方為代表的新型顯示産業,面板産能約佔全球的10%。

  新興産業多點開花,加速崛起。在合肥,一批重大項目持續推進,國軒高科動力電池、納思達等項目相繼簽約,京東方10.5代線、維信諾6代線等項目實現投産量産,大眾安徽、中創新航等項目落地建設。

  在蕪湖,形成了以奇瑞汽車、奇瑞新能源等為整車企業代表,以愛瑞特環衛車、中集瑞江罐車等為專用車企業代表,以比亞迪、奇瑞安川電機、傑諾瑞電控等為“三電”企業代表,以啟迪半導體、賽騰微電子等為智慧網聯關鍵系統及集成系統企業代表的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集群。

  在蚌埠,集聚了凱盛科技股份、臺嘉玻纖等140余家硅基新材料企業,豐原生物、雪郎生物等一批生物基新材料企業,芯動聯科、希磁科技等感測器産業領域企業20余家。

  2021年,安徽省以“芯屏器合”“急終生智”“大智移雲”等為代表的十大新興産業以不到5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貢獻了60%左右的産值、70%的利潤。科技創新已成為引領安徽發展、江淮騰飛的重要推進器。(安徽日報 記者 汪永安)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