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之城”呼和浩特 文明之花遍地綻放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  2022-10-17 10:30:06

“好人之城”呼和浩特 文明之花遍地綻放_fororder_90257440a59467909254f9a3b64a8bca

  第十屆呼和浩特市道德模範發佈儀式現場。

“好人之城”呼和浩特 文明之花遍地綻放_fororder_71107638149ca7445e19b4e39214443d

  呼和浩特市在城市主要公園、廣場設置“榜樣在身邊”景觀小品。

  呼和浩特,是一座充滿大愛的城市,是一方孕育好人的熱土。

  在呼和浩特,總有一些事讓人感動,他們挺身而出、樂於助人;他們見義勇為,奮不顧身;他們敬業奉獻,勇於擔當;他們孝老愛親,凡人至善……他們用自己的點滴關懷溫暖人心,為平凡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美好。

  一花開來百花香,春色滿園耀青城。這些鮮活的故事,鮮活的人物,如微光匯聚,溫暖了這座城,彰顯著城市文明。

  年初以來,“青城好人”的身影連續登上熱搜,涓滴成河的凡人善舉,用最溫暖的方式浸潤人心。一個個“青城好人”的故事,宛若一顆顆溫潤微光的珍珠,已然串起一道珠簾,向人們展示出首府這座“好人之城”中文明的真實模樣。

  年近古稀的李俊懷: 一個好老頭

  “那是一條年輕鮮活的生命,誰見了都不會無動於衷。”

  回憶起4月10日的救人場景,李俊懷用一句“不會無動於衷”就抵過了他已年近古稀的年齡和春天河水刺骨的寒意。

  “水冷啊,下水沒一會兒就受不住了,有點不敢再往河中間去,幸好岸上拋下來了繩子。”李俊懷回憶道,當時落水的女孩臉朝下,那樣的情況沒辦法呼吸,多等一秒都可能救不回來,他接到繩子後,趟著冰冷的水靠近女孩把她翻了個身,情勢緊急,具體的過程連他本人都記不清,只知道上岸時腿還冷得發抖。

  李俊懷上岸後,老伴白秀欣一邊幫他擦身子一邊後怕。可在發現女孩落水的一刻,兩個人都沒有猶豫,一個下水施救,一個招呼過往群眾幫忙。“救人一命,哪來得及猶豫,都是出於善良的本性。”白秀欣説。

  不肯居功則是另一種善良,在李俊懷救人的視頻爆紅網絡之後,來自各個媒體的採訪絡繹不絕,他總是強調著:“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如果沒有周圍市民的齊心協力,後果不堪設想,應該感謝岸上的所有人。”在李俊懷看來,正是每一個青城人都心存良善,有事一起上,有勁兒一塊使,才挽救了一條年輕鮮活的生命。

  “評價一個人不能聽他説什麼,要看他都做了些什麼。能幫忙就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希望人們提起我來能説一句‘這是一個好老頭兒’就夠了。”李俊懷這樣對記者説。

  交警張凱: 最美擺渡人

  6月28日,一張被市民稱作“最美擺渡人”的照片在首府人的朋友圈中被大量轉發,贏得了無數點讚。這位被稱作“最美擺渡人”的,是賽罕區交管大隊六中隊交警張凱。

  6月27日,因為持續降雨,金橋開發區部分路段嚴重積水,當日17時左右,惠民街一家幼兒園門前的非機動車道完全被水淹沒,來接孩子的車輛停滯在這裡,造成了交通擁堵。作為金橋片區交警的班長,張凱沒來得及穿雨衣就第一時間到達了現場。

  當時雨還在下,由於非機動車道完全被水淹沒,且在幼兒園對面準備接孩子的家長大部分沒有攜帶雨具雨鞋,只能和已經放學的孩子們隔水相望。見到這樣的情景,張凱留下同事王超疏導交通秩序,自己則脫下鞋子踏入水中,把幼兒園的孩子們一個一個地從老師手裏接過,再送到對面等待的家長手中。

  這樣的“雨中擺渡”持續了半個多小時,沒人數得清張凱接過了多少個孩子,卻看清了一個該出手時就出手的交通警察:“強大的不是臂力,而是一顆溫暖善良的心。”

  “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職責所在,沒啥值得表揚的。”張凱這樣説。

  消防員宋軍: 救人是職責

  飛身救人、勇闖火場、緊急救援……在網絡上,消防員在各種應急救援中的身影並不少見,無不被冠以“帥氣”的前綴。更帥氣的是什麼?呼和浩特市的一名消防員路遇行人突發急病,用自己的職業素養挽救了一條生命和一個家庭。

  7月2日18時許,新城區消防救援大隊參謀宋軍駕車行駛在回家的路上,途經賽罕區京能花園小區建設銀行附近時,看到一名男子仰面朝天躺在路邊,身旁一名女子帶著兩個五六歲的孩子,正在焦急地撥打120急救電話。

  經詢問,宋軍得知,劉先生帶著愛人和上幼兒園的兩個孩子,行駛至呼和浩特市東二環快速路上時突然感覺渾身麻木、呼吸困難,勉強將車從快速路開出後就倒地不起。宋軍迅速檢查劉先生的身體狀況,發現他渾身抽搐,嘴唇發紫,呼吸困難,意識模糊。

  時間就是生命,沒有任何猶豫,宋軍將劉先生背到車上,立即將一家四口送到了最近的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初診後,醫生建議劉先生到綜合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20時,宋軍又將劉先生的孩子送到內蒙古人民醫院,在看到劉先生的家人趕到醫院後才悄然離開。

  7月20日,還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劉先生給宋軍打來電話説:“醫生告訴我,幸虧當時你送醫及時,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你是我們一家人的救命恩人!”劉先生康復出院後,想方設法找到了新城區消防救援大隊,並給宋軍送來一面寫有“無私救人獻愛心,品德高尚暖人心”字樣的錦旗表達感激之情。握著宋軍的手,劉先生感動得無以言表,只是反復地説著“謝謝”。

  與時間賽跑,宋軍挽救了一個鮮活的生命,留住了一家四口的幸福。而在他看來,這是他應該做的:“救人的時候我沒想那麼多。不論我們是軍人還是消防救援人員,我們都有救人民于危難的職責和使命。”

  一群陌生人: 第一時間救人最重要

  8月2日,新華大街萬達文華酒店對面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20歲的女孩被捲入2噸多重的越野車下,交警、公交車司機、外賣小哥……20多人在1分鐘內托起了沉重的車輛,救出了身陷危急的年輕女孩。

  交警院振國、王永東、劉高強都表示,在道路上發生緊急情況,救援是我們的職責所在。K1路476號公交車司機李向東和53路155號公交車司機閆俊文看到發生事故後暫停運營車輛,招呼乘客一起趕往救人現場。他們説:“第一時間救人最重要。”來自武漢、旅居呼和浩特市的外賣小哥鬱向向把“誤單的後果”拋到了腦後,喊著號子和大家一起托起越野車,因為他感受到過這個城市的溫度,他自豪地説:“我已經是半個呼市人。”從事發到救出女孩,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參與救人的都是陌生人,沒有一個人留下姓名,而就是這些把善良之舉當作舉手之勞、不求任何回報的人們,共同托起沉重車輛的同時,也托起了首府城市文明的形象。

  公交車司機吳麗珍: 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8月5日,回民區公主府大橋附近,一輛電動車突發火情,在電動車駕駛員和周邊路人束手無策之時,途經該路段的84路公交車司機吳麗珍臨危不亂,緊急滅火,避免了更嚴重事故的發生。

  事發時,吳麗珍駕駛84路公交車行駛至回民區公主府大橋附近時,看到一輛電動車冒著濃煙並有火苗躥出,一旁的駕駛員手足無措,過往路人都很著急。見此情景,吳麗珍馬上停車拉緊手剎,並跟乘客解釋停車原因,獲得乘客理解之後,她迅速拿著車上的滅火器衝向著火的電動車,瞄準火焰根部噴射,幾分鐘後,明火被撲滅,還有殘余火苗,吳麗珍又迅速跑回車上拿了第二個滅火器,和趕來的交警一起把余火撲滅。因為處理及時,火勢未造成二次傷害。滅火結束後,吳麗珍沒有久留,而是一路小跑返回公交車上,繼續投入營運工作。

  不僅電動車駕駛員和圍觀路人對吳麗珍連連讚嘆,車內乘客也絲毫沒有因為停車延誤而抱怨,直誇吳麗珍熱心腸、膽子大。對此,吳麗珍説:“作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熟練使用滅火器是必備技能,在路上遇到這種突發情況,一定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創業青年白京東: 實實在在做有益的事

  “公益不是一句話,而是實實在在做有益的事,”白京東是一名90後創業青年,他是這樣理解的,也是這樣做的。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哪怕是幾千隻口罩,都能為醫護人員帶去一些安全和保障,”白京東為了幫助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爭取到一點防疫物資,連續幾天不眠不休,國內國外打了無數個電話,幾乎問遍了所有親戚朋友,一邊聯絡醫療、生活防疫物資購買渠道,一邊加入各個志願者聯絡群,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

  防疫物資最為緊缺的時候,白京東短短數天時間,不計成本,不計代價,終於購到8萬元的防疫、生活物資,並第一時間全部送到防疫一線。

  2021、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白京東再次第一時間奔赴一線,參與疫情防控。有了之前的經驗,落實防疫物資也變得有條不紊。在參與抗疫過程中,白京東看到一線工作人員連夜做核酸檢測,在寒冬中吃不上一口熱飯,吃泡面都沒有熱水,帳篷裏冷到醫護人員的手都被凍僵了,他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哪怕讓醫護人員吃一頓熱飯,有一個熱源,增加一點營養。”抱著這樣最簡單的心願,他立即聯繫了多家送餐公司,第一時間為一線工作人員送去了300隻熏雞、400多份熱乎乎的愛心午餐,還送去電水壺、小太陽以及千余袋暖寶寶。呼和浩特市疫情期間,白京東累計為抗疫一線購買20多萬元的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個人力量雖微,但卻是一個90後青年的拳拳愛心。

  “別看京東年齡小,但是特別有公益心、有愛心、有責任感,而且盡心竭力,不計代價。”大家都這樣評價他。

  保安員楊文廣: 小事不小,也是為人民服務

  “姐,你好,請掃一下防控碼,耽誤您時間了實在抱歉。好嘞,您慢走!”“請您掃一下碼。 戴好口罩麻煩您啦!謝謝您的配合。” 楊文廣愛崗敬業的事跡,在今年6月3日被今日頭條、抖音等新媒體廣泛傳播。

  到過凱德廣場的顧客都將保安楊文廣稱作是保安界的天花板。很多顧客説:“這個保安小哥哥除了態度好還特別認真負責,疫情那會兒查碼驗碼特別專業,比飛機場還嚴格。”

  楊文廣是2021年5月1日入職的,在工作中,他一直表現優異,凱德廣場服務台經常接到顧客表揚他的電話。

  楊文廣上班總是早到崗,晚離崗,上崗時著裝嚴整,舉止文明,自覺樹立保安人員的良好形象。他以單位為家,踏踏實實,勤勤懇懇,每天上崗前,把周邊的共享單車擺放整齊,把護欄、立牌、石墩、地面擦拭得乾乾淨淨。

  楊文廣説,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誰都不能置身事外,在工作中,雖受到過嘲諷、歧視,也遇到一些顧客的不理解,但他都默默承受,努力説服對方。

  楊文廣常説:“好多事情都是我應該做的,小事不小,但也是為人民服務,今後還要以更多實際行動,為首府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下崗工人蘇鳳彪: 孝老愛親 凡人善舉

  孝老愛親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呼和浩特市托縣的下崗工人蘇鳳彪,用行動默默詮釋孝道的真諦,用平凡之舉弘揚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1998年,蘇鳳彪和妻子雙雙下崗失業,2000年,經好友推薦,開起了小超市。2002年,小超市稍有些起色,蘇鳳彪的母親患上了眼疾,雙眼模糊不清。當他帶母親去醫院檢查時,醫生建議手術並配置眼內晶體。那時一雙品質好的進口晶體9000元,國産晶體便宜不少,但還需戴眼鏡才能看得清晰。他想給母親配好的眼內晶體,在醫院走廊裏打電話和妻子商量,電話那頭妻子著急地回復:“咋好咋辦,只要老人健康就好。”最後老母親配上了進口晶體,能更清晰地看世界。

  沒幾年工夫,蘇鳳彪的父親去世了,母親便與他們一家生活在一起,他和妻子一邊經營小超市,一邊照顧母親。

  凡人善舉,孝老愛親,貴在經年累月如一日,貴在件件身邊瑣事用心。老人年紀大了,經常有不舒服,蘇鳳彪總是第一時間領老人去醫院看醫生。因母親兩次膽中管手術,兩次腦出血,而蘇鳳彪的哥哥又不幸病故,老人家變得癡癡呆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和妻子時刻關愛著老人,盡心盡力照顧著86歲的母親。

  星期天一休息,蘇鳳彪就會和年邁的母親一起通過手機和老人在外地工作的幾個孫子視頻連線,照顧老母親身體生活的同時,時刻關注母親的心情。

  2019年,蘇鳳彪的妻子患上了胃部惡性腫瘤,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蘇鳳彪帶著妻子去北京做手術,手術很成功。但術後化療康復的過程漫長又折磨人,看著妻子痛苦無奈,他寸步不離日夜守候。

  妻子消化功能受到嚴重損傷,每天只能分餐進食,需定時定點“一日七餐”。蘇鳳彪按照醫囑,每天變著花樣給妻子準備餐飯,日復一日,堅持了三年多,沒有一天懈怠過。雖然疾病不斷折磨著身體,但妻子的心暖暖的。在他悉心照料下,妻子的病情得到很大改善。親朋好友都稱讚説他是難得的好丈夫。

  結婚30多年,蘇鳳彪和妻子互敬互愛,相濡以沫,共同建立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隨著文明創建的持續深入,呼和浩特市各行各業好人好事不斷涌現。今年呼和浩特市共選樹推出李俊懷等“青城好人”67人,2個集體入選2021年度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1名青年入選“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一個集體入選“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集體”,2名少年獲2022年度自治區“新時代好少年”稱號。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將道德模範及身邊好人的選樹宣傳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全力打造“好人之城”,連續開展了十屆呼和浩特市道德模範暨最美青城人的評選活動,涌現出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13人,全區道德模範及提名獎70人,市級道德模範395人,入選“中國好人”25人、“內蒙古好人”138人,選樹“青城好人”663人。從2014年至2021年,呼和浩特市6次獲得“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稱號。

  一個榜樣,一面旗幟;一群好人,滿城春風。這僅僅是“好人之城”呼和浩特的一角,在有著300多萬青城兒女的大地上,“當好人、做好事、存好心”的理念深入人心。正是一群群平凡而偉大的“呼和浩特好人”,踐行著一個個善行義舉,彰顯了一座城市的大愛文化,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提供著有力支撐。

  如今,青城兒女正執文明創建的巨筆,濃墨重彩地描繪著呼和浩特高品質發展的絢麗美景,“好人之城”這一永不落幕的篇章,將讓青城大地處處綻放文明之花,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奉獻力量,在建設“美麗青城、草原都市”亮麗風景線的新征程中昂首邁進。

  呼和浩特,這座“好人之城”,將由“呼和浩特好人”向“呼和浩特人好”蝶變躍升。(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呂會生 孫岳龍)(本版圖片由記者呂會生提供)

編輯:楊亞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