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科技創新添活力 賦能發展增動力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  2022-10-18 10:44:19

呼和浩特:科技創新添活力 賦能發展增動力_fororder_res01_attpic_brief

  旭陽集團呼和浩特園區

呼和浩特:科技創新添活力 賦能發展增動力_fororder_res07_attpic_brief

  充電車位

呼和浩特:科技創新添活力 賦能發展增動力_fororder_res10_attpic_brief

  碳複合材料用碳纖維布生産線

呼和浩特:科技創新添活力 賦能發展增動力_fororder_res16_attpic_brief

  蒙草種業中心(百草園)

呼和浩特:科技創新添活力 賦能發展增動力_fororder_res13_attpic_brief

  草莓立體栽培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首府呼和浩特積極作為,不斷強化科技戰略力量,匯聚創新資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力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塑造了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砥礪前行。十年來,我市通過支持企業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産業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綠色農畜産品加工、清潔能源、現代化工、新材料和現代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技術等産業鏈日趨完善和延伸,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高新技術産業、現代農業科技、社會民生科技等領域取得了大批新技術、新産品、新成果,成績喜人。2012年至2021年,科技資金總投入超過20億元,全市R&D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6%提高到2020年的1.67%;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經費到2021年增加至近50億元,是自治區增長最快的盟市;為全市科技企業、科技平臺載體、研發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兌現獎勵經費累計達到1.33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41個增加到2021年的370個,科技型中小企業到2021年增加到229個,穩居全區之首;認定登記技術合同4228項,成交總金額達到211.59億元,位居各盟市首位;專利授權從2012年的1140件增加到2021年的6620件,居全區之首;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7項、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423項、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獎勵256項。

  科技自立自強建高地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有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2個、科技園區24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特色産業化基地7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6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4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個、眾創空間42個、星創天地48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4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9個、企業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心178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93個、新型研發機構7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2個……一串串數字的背後,見證了首府創新發展的速度。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入駐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立足首府,“乳都”出海,放眼全球,乳業發展的新高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著。

  國內首家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並運營的國家高級別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設在金宇保靈公司,為我市動物疫苗産業和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國家級創新平臺。

  科技強,種業強。具備國際水準的特色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小草諾亞方舟)已經在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保、育、繁、推”的技術體系和産業體系已基本形成,未來,依靠種業科技,打造以內蒙古為中心,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的藍圖已經繪就。

  打造科技支撐産業發展的新引擎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企業始終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我市緊緊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動力,推動各類創新資源、要素、服務向企業集聚,把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轉變為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

  在乳業領域,伊利集團系統研究了中國母乳成分構成,率先構建中國母乳成分數據庫,破解了母乳化嬰配粉創制中脂質易氧化、0-酪蛋白難分散、産品衝調性差等技術難題,實現了高品質嬰配粉製造質的跨越,獲國家發明專利20件,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3項。

  在種業發展領域,賽科星公司圍繞家畜航天生物材料誘導處理、家畜新型幹細胞誘導建係、家畜生産性能遺傳檢測篩選以及家畜性控凍精生産新技術開發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培育出國內GCPI排名第一的奶牛種公牛,為我市奶業振興再添新動能;種星種業公司利用常規育種技術與單倍體育種技術相結合,選育的糧飼兼用新品種産量比對照品種每畝增産6%以上,深受種植戶喜歡,已取得內蒙古審定的自主知識産權玉米新品種17個,獲1項專利,1項自治區級農業豐收獎。

  在新材料和現代裝備製造領域,中環股份首次研發出12英寸超大硅片“夸父”系列,一舉打破了世界單晶8英寸硅片技術壁壘,大幅度地降低了光伏電站的初始投資成本和發電成本,有效推動全球光伏市場進一步發展。內蒙古河西航天科技公司自主研製的F-12高強有機纖維屬世界三大高性能纖維之一,目前産品已在導彈發動機、固定翼飛機、飛機發動機、高強繩索、飛艇蒙皮材料、體育用品上實現應用,對關鍵原材料實現國産化具有重要意義;呼和浩特眾環集團與北京工業大學、北一機床共同研究大型刀庫及自動換刀裝置關鍵技術,完成機型産品的定型設計與系列化設計,使我國刀庫及自動換刀裝置的技術水準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改變了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在電子信息領域,顯鴻科技與中國中鐵合作把蒙芯晶片植入混凝土結構件內,系統實現從混凝土管片的生産、檢測、存儲、運輸、安裝、維護、報廢等全生命週期進行靜態和動態數據跟蹤和採集,是保障高鐵、軌道交通安全可靠運行的有效解決方案。

  書寫民生科技的新篇章

  依靠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首府地鐵也擁有了智慧“大腦”,調度、運行、管理更加科學高效,從此首府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以建設宜居城市和智慧城市為目標,呼和浩特地鐵強化智慧城市與數字社會技術研究與應用,加強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等關鍵技術應用研發。由呼和浩特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研究的城市軌道交通融合雲項目,是全球第一個線網級、多業務的“城軌雲”平臺,國內城軌交通行業信息化、智慧化、智慧化發展的“呼和浩特樣本”,可提升資源利用率50%以上,節省前期投資40%左右,節省人力成本30%以上,提升整個平臺安全性80%以上,提升業務服務可靠性50%以上,被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評定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2019年‘十件大事’之一”,並列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示範工程。

  由呼和浩特市市政工程技術服務中心研究的二環路智慧限高與監控系統集成技術項目,運用物聯網、AI視頻分析、大數據等技術,建成了智慧限高監控平臺,解決了超限車輛在城市道路中通行的管理難問題,並取得了自主知識産權的智慧限高監控系統技術專利,提高了呼和浩特市智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準,推進了城市精細化治理工作,同時可以有效解決城市道路擁堵、道路噪音等問題,對促進綠色城市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有積極的示範引領作用。

  針對我市生態環境現狀,市科技局積極引導企業重點開展了生態建設與修復相關技術的應用集成和示範,促進呼和浩特地區生態環境整體修復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為打造北方生態園林城市提供了科技支撐。

  由蒙樹生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的內蒙古盛樂國際生態示範區項目,通過種植喬木、管理灌木、恢復草地、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等措施成功恢復了和林格爾縣4萬畝植被嚴重退化的黃土丘陵。項目憑著優良的植被恢復成效、實際産生的經濟拉動成果、良好的社會效益,有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獲得2013年第八屆“中華慈善獎”和2017年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特別提名獎。

  蒙醫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呼和浩特醫藥衛生體系的優勢和特色。內蒙古大唐藥業有限公司作為國家重點中藥生産企業,內蒙古自治區首家規模化蒙藥生産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具備生産散劑、顆粒劑、片劑等多種劑型能力,皮炎寧酊在全國同類製劑中市場佔有率第一,蘭太、元和、奧特奇等企業的蓯蓉益腎顆粒、參竹精片、清熱八味膠囊等藥品已在全國形成知名度,有力傳承和發揚了蒙醫藥歷史文化,促進了蒙醫藥事業全面發展,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

  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下鄉、技能培訓手把手,跟蹤服務到田頭,傾心服務三農,科技特派員們活躍在基層一線,帶動農民增産增收,脫貧致富,見證了首府民生科技的“溫度”。

  十年來,市科技局平均每年選派500名左右科技特派員,實現了對9個旗縣區農業科技園區、基地服務的全覆蓋。由科技特派員創辦、領辦、協辦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或專業協會達300多個,從市域外累計引進新品種500多個、推廣農業生産新技術800多項,培訓農民累計達50萬人次。積極部署科技特派員對自治區級貧困村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選派73名科技特派員對67個自治區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了100%覆蓋。

  2021年5月25日,呼和浩特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在內蒙古農業大學正式啟動,選派的10個科技特派員團隊,覆蓋了呼和浩特農牧業重點發展産業領域,精準解決鄉村振興中的技術難題,推動先進實用技術成果在我市轉移轉化,深入推動科技特派員工作取得新成效。之後又于2021年11月和2022年9月在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建立了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為呼和浩特工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智力支持。(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武子暄 通訊員 馮陶 文/圖)

編輯:楊亞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