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看安徽如何鑄造“硬核”創新力
來源:安徽日報  |  2022-10-18 10:15:04

十年,看安徽如何鑄造“硬核”創新力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1018090749

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巢湖明月”外景。攝影 程兆

  當今世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誰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觀察大勢,謀劃全局,深化改革,全面發力,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勉勵我們,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強調,要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關鍵靠創新。

  十年謀一“創”。安徽牢記總書記囑託,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實現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2021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由十年前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連續十年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著力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重大科技成果“多點開花”

  ——安徽在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精耕細作,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競相涌現。2012年至2021年,累計106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全省有效發明專利突破10萬件大關,每萬人擁有量達19.9件。

  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

  “相當於地球磁場90多萬倍,刷新塵封23年的世界紀錄!”8月12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創造出場強45.22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

  新紀錄的誕生,表明我國擁有了目前國際領先的穩態強磁場實驗條件,能夠為科研人員探索物質世界提供有力支撐。據了解,合肥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運行5年來,已支持海內外170多家機構在物理、化學、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開展3000多項前沿研究。

  十年來,安徽舉全省之力建成以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引領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催生出更多“從0到1”原創性成果。

  在量子科技領域,從2012年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製備八光子薛定諤貓態,到2021年研製出113個光子的“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安徽的科研團隊十年間九次刷新量子操縱數量世界紀錄,推動我國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三大應用方向上均進入世界第一方陣,部分領域實現領跑。

  在強磁場領域,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使我國在該領域躍居世界五強,依託裝置取得“首次發現外爾軌道導致的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重要科研突破,並衍生出掃描顯微成像、國家Ⅰ類抗癌創新靶向藥物等應用技術成果。

  在聚變能源領域,瞄準建設世界首個聚變示範電站,“人造太陽”近十年來先後創造“2000萬攝氏度400秒”“等離子體1億攝氏度”“101.2秒穩態長脈衝”“1.2億攝氏度101秒”等世界紀錄,使我國在聚變能源研究領域躍居國際前列,並衍生出超導材料、質子醫療、氦製冷等多項應用技術。

  《科技日報》等中央媒體發佈的2021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重要突破安徽佔4項、十大國內科技新聞安徽佔2項、十大國際科技新聞安徽佔1項。

  2012年至2021年,安徽累計106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其中鐵基高溫超導體、極端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等3項重大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全省有效發明專利突破10萬件大關。2021年,全省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9.9件、居全國第7位,較2012年增長14.4倍。

  著力構建高能級平臺,在創新大格局中搶佔先機

  ——國家實驗室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深空探測實驗室揭牌成立。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建設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安徽已建成各類國家級研發平臺216家,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的重要省份。

  善弈者謀勢。

  今年2月,我國首個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進入實質運行和全面建設階段。這個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大三方共建的實驗室,將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國家航天強國戰略需求,圍繞深空探測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安徽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夯基立柱。

  高品質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安徽省實施專項推進行動,全面入軌運行全國首個國家實驗室。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等國之重器相繼問世。成功研發“九章”“祖衝之號”系列量子計算原型機。

  高水準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省規劃建設19.2平方公里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已建成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3個裝置性能不斷提升;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等2個在建裝置加快推進;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等5個裝置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大科學裝置數量居全國前列。立足合肥、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大科學裝置集群正在成為安徽創新的引力磁場。

  高標準梯度構建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量子空地一體精密測量等大科學裝置列入國家規劃,新一代“合肥量子城域網”、合肥量子計算産業園啟動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組建運行,智慧語音、玻璃新材料2個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江淮大數據中心建設運行,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正式開通試運行,合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穩步推進。

  十年間,安徽建成認知智慧實驗室等“國字號”創新平臺216家,省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34家,在全國率先組建4家創新聯合體,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的重要省份。

  著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安徽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萬家大關,高新技術産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正將安徽産業地標從過去的煤銅鋼等資源型“銅墻鐵壁”,轉變為今天的創新型“芯屏器合”“集終生智”。

  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産業創新“領先一路”。

  將談話內容實時轉換成文字的辦公電話,實現視聽同步的雙屏翻譯機,能實現語音控制的智慧鐳射筆……在2022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大批與聲音有關的新産品、新技術受到追捧,這些産品來自多家不同的安徽企業,有著一個共同的“標簽”——中國聲谷。

  合肥西郊,以科大訊飛為龍頭,一條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平臺支撐到産業發展的語音及人工智能産業鏈初步成型。中國聲谷目前已入駐企業1400多家,實現年營收超千億元。

  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正將安徽産業地標從過去的煤銅鋼等資源型“銅墻鐵壁”,轉變為今天的創新型“芯屏器合”“集終生智”。“關鍵變數”漸成安徽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

  長鑫存儲為代表的動態存儲晶片産業、京東方為代表的新型顯示産業、裝備製造業與工業機器人産業、人工智能與製造業融合産業組成的“芯屏器合”,積體電路、白色家電和新能源汽車等面向消費終端的現代製造業、生物醫藥大健康産業、人工智能産業組成的“集終生智”,正成為安徽産業新地標。

  以合力為代表的皖企登雲,以奇瑞汽車、海螺集團卡奧斯平臺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已經在智慧化、數字化上取得紮實成效。工業互聯網、數字賦能,正在為安徽製造業發展裝上一顆澎湃的“數字芯”。

  新興産業代表著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的方向,決定著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等為代表的十大新興産業,正在安徽蓬勃興起。

  十年來,安徽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作為科技經濟融合的關鍵環節,推動全省先進製造業增加值邁上萬億元臺階,躋身全國十強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了5.5倍,總數突破萬家大關,居全國第8位。高新技術産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讓各類創新主體“萬類霜天競自由”

  ——出臺實施全國首個省級創新型省份建設促進條例,率先探索“人才團隊+科技成果+政府參股+股權激勵”模式,“編制週轉池”“專利權融資”“區域科創板”等13項“安徽經驗”在全國推廣複製。

  創新是大系統,需要一個完整而友好的生態。

  在合肥高新區,雲飛路一直被稱作“量子大道”。在這條僅有幾百米的道路上,匯聚了包括國盾量子、國儀量子、本源量子等在內的多個量子領域國內頂尖企業。

  這條“量子大道”的形成並非偶然。2009年,潘建偉團隊決定成立國內第一家量子通信産業化公司,時任合肥高新區領導當即拍板:“你來吧,這裡沒有質疑。”

  安徽正著力打造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政策鏈“多鏈協同”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構建最適宜創新創業創造的生態系統,讓各類創新主體“萬類霜天競自由”。

  十年來,從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先行先試,到全國首個省級創新型省份建設促進條例,再到《安徽省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行動方案》,安徽著力破除制約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層次障礙,全方位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讓他們創新愉快、愉快創新。

  在全國率先探索“人才團隊+科技成果+政府參股+股權激勵”模式,賦予領軍人才充分自主權。截至目前,該模式已累計扶持320家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領辦創辦企業,其中1家成功登陸科創板、2家上市在審、190家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14家入選“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榜單”,成為安徽開展“雙招雙引”、打造“三地一區”的金字招牌。

  面對“卡脖子”技術,安徽探索實施“企業出題、政府立題、院所答題、市場閱卷”的“揭榜挂帥”科技攻關新機制,推行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等改革,最大限度賦予科研人員經費使用自主權。

  2021年,面向全省企業徵集重大技術需求30項,面向海內外廣撒英雄帖發佈13項榜單,擇優立項“超導量子計算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等9個“揭榜挂帥”項目,共吸引全國10個省份、30多家單位參與。其中揭榜的“超導量子計算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項目,將研製100位至200位超導量子計算機極低溫微波信號傳輸系統,打破依賴進口格局。

  紮實推進國家新一輪全創改,成功揭榜“科教融合培養産業創新人才”等11項改革任務,數量居全國第一。“編制週轉池”“專利權融資”“區域科創板”等13項“安徽經驗”在全國推廣複製。

  大力推動科技金融融合。建成全國首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科技融資擔保體系。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謀劃設立150億元的基金群,支持高校師生、人才團隊和新型研發機構早期科技成果轉化,投資損失容忍率最高可達80%。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已累計設立子基金13隻、總規模超31億元。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闊步向前,“創新安徽”必將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安徽日報 記者 陳群)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